|
楼主 |
发表于 2020-3-6 09:26:54
|
查看全部
五
人们有时却像青春期的孩子,总想挣脱土地的束缚。当政策解开捆在人们身上的枷锁时,常年与泥土打交道的农村人,在苦与累中厌倦了每天离不开的泥土,讨厌泥土沾在衣袖上、裤腿上、手上、脚上,甚至脸上,影响形象和观瞻,于是拼命往城里逃,想离开土地过干净整洁的生活。城里生活的人每天都要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总想把泥土赶出房间,拒之门外。但泥土化为尘埃借风的力量仍钻进房间各个角落,怯怯地看着人们上班、下班、洗漱、休息。像进城的母亲,不愿打搅孩子,却又舍不得孩子。赶走了,又来了,天天如此,从不厌倦。其实,人们又怎么能离开土地呢?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居住的房、吃饭的碗、喝水的杯、装粮的缸、祭祀的器,哪样不是泥土夯起和烧制而成?这一用,就是数千年之久,我们能离得了泥土吗?当我们在城市丛林中生活久了,突然发现我们快被水泥钢铁湮没得喘不过气时,又开始思念起那片无任何修饰的、原汁原味的土地来,想听听曾被我们忽视的蝉鸣、蛙鼓,还有蛐蛐那美妙的歌喉,想闻闻土地那泥腥味的气息。人们又利用点滴时间回归乡野,聆听土地的絮语,感知土地的亲和。
六
人们对土地的情感实在太复杂了,尽管有时想逃脱土地的束缚,但更多的时候却对土地爱得偏执,爱得发狂,爱得歇斯底里。毕竟土地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为了生存的土地,人们可以发疯,可以玩命。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亦是一部为了土地疯狂而残酷的杀戮史。为了捍卫脚下生存的土地,为了抢夺别人的土地,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你争我夺地厮杀了数千年,确定了的,或以网相隔,或以河为界,或立碑为证。边界还派重兵巡逻把守,不准别人越雷池一步。不确定的,则日思夜盼,相互争夺,不惜舆论攻讦,武力威慑,外交围堵,经济制裁。为了争夺一片土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这从“开疆拓土”“寸土必争”这些成语中窥一斑便可知全豹。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最牛的人,一个是秦始皇,经过多年征战,将六个诸侯国的土地合并到一个大秦帝国的版图上。还有那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居然将大元的版图拓展到1800万平方公里甚至更多。在土地面前,人们是贪婪的,且拥有永远也填不饱的胃口。
当广袤的土地被少部分人居为己有时,没土地的大部分人就会揭竿而起,抢夺安身立命的土地。从明末陕北汉子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到清朝太平天国提出“有田同耕”;从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提出“平均地权”,再到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无不与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实高级动物也罢,低级动物也罢;高智商也罢,低智商也罢,都是一样的思维,甚至一样的行动。动物为争地盘,也不惜同室操戈,走到哪里都要撒泡尿,表示此处已被占领,它兽不得入内,以宣誓自己的主权。有其他动物或同类入侵,亦是打得头破血流,直到一方失败逃跑才罢休。得胜的一方,巩固了自身的领地,失败的一方,得另外寻找安身立命的土地。
因土地,动物争表面的东西,有一片草场、一片森林、一条河流、一片山岗,就足够了。但人不行,人不仅要争表面的土地,连土地之下的东西也不放过,煤炭、石油、天燃汽,当然还有金、银、铜、铁、锡这些矿藏,都是争夺的对象。只为了自己生活的好一些,所谓的幸福指数高一些。于是,一旦占有,便成为私有财产,长年累月的开采,无节制地掠夺,土地逐渐变得衣衫褴褛,千疮百孔。河流污染,湖泊干涸,良田荒芜……。在极度膨胀的欲望面前,人们的眼睛看不见土地的泪水,耳朵听不见土地的哭泣 ,依然我行我素。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土地的孩子中,有不肖之徒,亦有贤德之子。那些看似低贱的植物们便是土地贴身的“小棉袄”,在人类的屠刀无数次劈向它们的身躯时,它们仍以顽强的生命力与人类抗衡,为土地献上美丽的鲜花、编织漂亮的衣裙,以四季不同的色彩,尽力把土地打扮得光鲜、体面一些。在忍受着自身疼痛的同时,还要为土地这些不肖的子孙们一遍一遍地恕罪,安慰土地那颗受伤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