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因为喜欢跑步,所以我认识了一些同样热爱跑步的人。
瞿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他四十多岁,高高大大,俊朗潇洒,还有一副热心肠。
之前,在我们集体跑步的时候,看到路上有丢弃的易拉罐,他都会停下脚步,捡起来扔进垃圾桶。
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小事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
大家都说瞿先生人不错,踏实,可靠。
瞿先生身上的标签,还有一个——“怕老婆”。
我起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后来在为数不多的几次聚会中,只要瞿先生的老婆打电话来催他回家,哪怕酒没喝完,他都立刻起身,跟大家致歉告辞。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已经吃完饭了,大伙儿嚷着去KTV唱歌,瞿先生摆摆手,表示他不去。
瞿先生说:“已经十点了,不早了,我得回家了。”
言下之意,要是晚回去的话,老婆未必肯他进门——这当然是男同志们背后分析小结出来的。
众人竭力邀请瞿先生同去唱歌:“难得一聚嘛,走吧走吧。”
瞿先生坚持要回家:“路上我还得去烧烤店,买点羊肉串烤脆骨打包带走,我老婆喜欢吃,等着我带回去呢。”
此言一出,更加坐实了大家对瞿先生怕老婆这一情况的猜想。
大家面面相觑,心照不宣。
个别男同志在背后猜测:“瞿先生那么怕老婆,之前一定出过轨,做了对不起老婆的事。”
这么一想,似乎也合理。
瞿先生现在开了一家加工厂,手下有十几个员工,按照现在的风气,瞿先生在外跑业务,或者应酬那啥,有些花花草草不干不净也是有可能的。
说不定就被老婆抓了现行。
“据说,他老婆娘家有钱呢。”有人补充道。
于是,一场男人出轨浪子回头的大戏仿佛在旁人的脑海里放起了电影。
——其实我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子的。
因为,瞿先生曾经告诉我们几个,他为什么这么“怕老婆”。
2
当瞿先生还是小瞿的时候,才20出头的小伙子,年轻英俊,他在镇上的车床厂做技术工。
有一天,厂里来了个漂亮姑娘,叫海萍,大伙儿都看愣了。
海萍不是厂里的女工,她是来厂里找她姐姐的,她姐姐海娟是厂里的会计。
在海萍离开办公室的时候,由于走得急,拐角处跟小瞿撞个满怀,小瞿手上捧着的样品砸在了海萍脚上。
那是个铁质的样品,虽说不至于骨折,但砸到脚上也够疼的了。
不过说起来,到底是海萍鲁莽,她率先不好意思起来。
小瞿虽是被撞的,但自个儿的东西砸到了人家姑娘,心里也是过意不去。
他们两个互相拼命道歉,打招呼。
被海娟瞧见了,于是就替他们双方介绍了一下。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像有心灵感应似的,两个年轻人脸红了。
这之后,小瞿跟海萍开始约会起来,感情日益加深。
海萍跟小瞿处对象的事被海萍的爸爸知道了,他竭力反对——海萍的爸爸是村支书,家庭条件还可以。海萍虽然是初中毕业,也没工作,但也不至于找小瞿这样的小伙子。
为啥?小瞿家太穷了!
早年丧父,家里还有个老妈,母子俩住在三间屋的老房子里,风雨飘摇。
你说,小瞿除了样子好看点,其他还有啥?他怎么配得上海萍?
其实,海萍爸妈已经替她悄悄地物色了个人家,是邻镇的一个小伙子,开卡车搞长途运输的,很能挣钱,镇上也有新盖的楼房,条件比小瞿家强太多了。
但是呢,海萍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小瞿不嫁。
她在家哭啊闹啊,她那当村干部的老爹也是个倔脾气,不肯让步。
海萍就绝食抗争。
海萍妈妈心疼不已:“姑娘哎,你哭的日子在后头呢。”
海萍说:“我自己挑的人,我自己选的路,就算以后吃糠咽菜,我也认了。”
小瞿也是三番五次上门,跟海萍的爸妈保证:“我虽然没钱,但是我会努力,一定让海萍过上好日子。”
最后,海萍的爸妈妥协了,张罗着给他们办婚事。
3
婚,是结了。
三间老屋里摆着海萍的陪嫁,各种新式的家电,原本狭小阴暗的屋子显得更加拥挤局促。
小瞿跟海萍商量:“我想从厂里出来,办个小型的养猪场,工作几年,我有些存款。”
海萍自然没意见。
不过,她还是做了一件事,回娘家磨爹妈,要他们支持:“算是我借的,赚到钱之后,我连本带利还给你们。”
这是小瞿不知道的。
当海萍递给他6万块钱的时候,他感动得不行,他没想到,海萍竟然猜到他资金不够,他原打算问几个兄弟借的。
小瞿的养猪场处在镇东头,沿着街道一直向东走,过了一座桥,在大田边上,几间新盖的猪舍,就是了。
小瞿还盖了简易的宿舍,没日没夜地在猪舍里忙活。
猪舍里的活儿,脏,累,臭。
他肯吃苦,一心想把养猪场办起来,多挣钱,让海萍过上好日子。
他让海萍在家,不让她来猪舍:“这不是你干的活儿。”
但,海萍哪肯?
她三叔在镇上开酒楼,生意火红,大量的剩菜泔水,都是让有需要的村民们带回家喂猪,或是直接倒沟渠里。
海萍出面找三叔了:“以后的泔水,都给我家养猪场,我出钱买了。”
三叔自然不肯要她的钱,对外说起来,泔水是被海萍家包了。
二十多岁的海萍,她开着电动三轮车,从酒楼到养猪场,每天两个来回,在大街上穿梭,运送泔水。
镇上所有人都看到,村支书家的二女儿,风风火火,在运送泔水。
甚至有一次,被邻镇的那个开长途运输的小伙子瞅见了,外面立刻就有风凉话传出来了:“要是跟了我,海萍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
意思是,海萍有好日子不过,自讨苦吃。
小瞿心疼不已,那么养尊处优的女人,那么如花似玉的女人,跟着自己受苦,风里来雨里去,为他着想,为家庭忙碌。
弯下身子刨食,直起身来望天。
她本不该过这样的生活,一切都是因为她爱他,所以愿意跟着他吃苦受罪。
这样的女人,怎可忍心辜负?
有这股子劲憋着,小瞿更是一心扑在养猪场,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年都有不少盈利。
那几年,小瞿夫妻齐心协力,忙得可以。他们在镇上盖了新楼房,海萍也生了个胖儿子。
再然后,海萍的弟弟,也就是小瞿的舅子说,跟他一起合伙办加工厂。
小瞿一合计,觉得可行,就把养猪场给转让了,一心一意地跟小舅子忙加工厂。
4
打那以后,海萍就安心在家,伺候婆婆,照顾孩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
无论什么时候去海萍家看,家里都是一尘不染。
村里人都夸海萍贤惠。
一开始,大家总以为海萍娇气,哪晓得竟然这么勤快、本分。
她对婆婆没话说的。
别人家婆媳关系剑拔弩张,家里鸡飞狗跳,但海萍跟婆婆好得跟亲母女似的。
海萍是这么说的:婆婆早年吃过苦,一个人拉扯小瞿,很不容易,我怎能不对她好?
光是听这话,就让人心里暖暖的。
有好吃的,她紧着婆婆吃,给孩子吃。
婆婆一年四季身上的衣服,都是海萍买的——老人家从来没想过,年老了竟然能这么享福,而且是别人家的女儿如此善待她。
常常,在暖洋洋的午后,太阳照在这个宁静的小镇,海萍跟婆婆坐在门前。
她先用塑料盆打一盆热水,给婆婆泡脚。然后,她也搬个小凳子坐在婆婆旁边,专心致志地给婆婆剪脚趾甲。
婆婆的那双脚,老得像根松树皮,大拇指的指甲是所谓的“铁指甲”,她自己剪起来费力,年老了更是弯不下腰来。
剪脚趾的任务,一直是海萍的。
来来往往的邻居都看到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这不是作秀,这是海萍家的寻常日子。
婆婆逢人就夸海萍好,没说她一句丑处。
另外,海萍把儿子也带得干干净净,彬彬有礼,明明可以富养的男孩,被海萍教育得踏实、诚实,学习成绩也很优秀。
有海萍这个稳定的大后方,小瞿更是如鱼得水,在外忙得带劲。
5
当小瞿三十多岁的时候,大家都叫他瞿老板,我还是称他“瞿先生”吧。
后来,瞿先生跟小舅子不合作了,各自忙活。
说实话,他感激小舅子带他入门,带他上路,当然了,他自己原来就是技术工,有技术,头脑也活络。
但是,他跟小舅子之间,还是有分歧的。
小舅子比较圆滑,嘴巴也甜,尤其喜欢拈花惹草,外面的情况一直不断。
瞿先生是知道,他也劝小舅子回头:“舅母子人不错,你不能做对不起她的事。”
小舅子笑这个姐夫迂:“这年头,哪个男人在外不找女人?越是成功的男人找的女人越多。”
瞿先生很不认同。
后来,舅母子发现了男人在外养了小三,小三都怀孕了。
舅母子大闹一场,死活要离婚。
好好的一个家,就这么散了,孩子一人一个。
瞿先生感叹道:“当初也是小舅子拼命追她的,到手了就不珍惜,这样怎么行?”
虽说瞿先生在生意场上走动,但他洁身自好:“我绝对不会做对不起我家海萍的事。”
他珍惜海萍,珍惜这个家。
他后来自己开了小加工厂,无论在外如何应酬,只要海萍打电话给他,他都按时回家。
“我老婆在等我呢。”他笑呵呵地说。
海萍让他戒烟,他还真的把烟戒了。
时常,有人看见瞿先生牵着老婆的手,在河滨公园散步,低声说话,岁月静好的样子。
6
去年,瞿先生的妈妈从卫生间洗澡出来,一个不留神,摔了一跤,把腿子跌断了。
从医院出来,瞿先生的妈妈就卧床养病,伤筋动骨一百天。
瞿先生执意要请护工回来照顾,但海萍坚决不肯:“我又不是没时间没精力照料,外人照顾我总归不放心。”
他们的儿子已经在外上大学了。
真的,海萍把婆婆伺候得无微不至。
从一日四餐,到擦洗身体,她任劳任怨,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婆婆久卧在床,有些便秘,连续几天没大便,脸涨得通红,开塞露都不顶用。
海萍戴上一次性手套,帮婆婆抠大便。
婆婆急得直躲,海萍嗔怪道:“你躲什么呀?”
“脏,脏呢……”婆婆说。
“你是我妈,我还嫌弃你不成?”海萍道。
那段日子,瞿先生工作忙,经常出差,照顾他妈的事全都落在海萍头上。
每次瞿先生回来,看到妈妈浑身清清爽爽,精神也好,忍不住热泪盈眶。
婆婆也说:“这个家,没了海萍不行,海萍是我家的福星。你一定要好好待她。”
7
好好待她,让她过上好日子——这句话是瞿先生当初求婚时的承诺。
他做到了。
瞿先生由衷地说:“我们这个家,多亏了海萍,有这样的老婆,我怎能不珍惜?我瞿某人,这辈子,就我老婆一个女人,我很知足。”
低谷时,老婆给他鼓励,陪他一起吃苦。
得意时,老婆始终谦和,给他颗定心丸。
家和万事兴,这样的家庭怎能不发达?怎能不兴旺?
瞿先生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给她富足体面的生活,给她十分的尊重,保护她,呵护她,爱惜她。
常有人笑话瞿先生“怕老婆”。其实,这哪是怕?这是深深的爱啊!
对海萍的娘家人,瞿先生也是掏心挖肺,真心实意。岳父早已退休,赋闲在家,瞿先生时常带着海萍回家探望,陪老人家喝点小酒,聊聊天。
每次回去,给钱给物,给足了体面。
一有时间,瞿先生就带三位老人外出旅游,饮食起居安排得妥妥的。
瞿先生和老婆,这一生一世,相互扶持,相伴到老。
就像苏芮的《牵手》里唱的那样:
也许牵了手的手,前生不一定好走。
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要更忙碌。
所以牵了手的手,来生还要一起走。
所以有了伴的路,没有岁月可回头。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互的。
愿世间所有的婚姻都如这般美好。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
来源 知音生活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