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97|回复: 6

拒绝歧视,我们可以这样做

发表于 2020-3-10 08:40: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blockquote]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部分疫情严重地区的人,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与传染病相关的污名化。

  污名化在心理学上指一个群体将消极特征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的动态过程,它是群体的负面特征的刻板印象化。这并不是第一次对疫区的污名化,1994年在印度爆发的鼠疫疫情也证明了污名化的潜在影响。而“自我污名化”,就是一个人认同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偏见,真的认为自己具有某些消极的特点。

  污名化与污名的归因具有一定的关联。例如人们认为不可以原谅一个食用野味和拒绝自我隔离的感染患者,武汉患者通常比其他患者更能受到污名的影响。但这种情况下那些大多数从未食用野味和自觉自我隔离患者,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指责与歧视。所以,污名化更多地是来源于归因偏差。

  我们可以做什么?这些最近观察到的污名化反应并不独特,近30年中传染病爆发的公众心理反应中污名化是普遍存在的。这来源于人们的归因偏差,公众可能错误地认为某些人需要对传染病传播负责。近来,试图消除对地域污名的认识和讨论已经在媒体展开,通过这些讨论,人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非理性行为,而做到把隔离和污名化有效地区分开来。同时,污名化,排斥和歧视,已上升到政策应当关注的问题。

  被隔离人群可以做什么?研究表明,个体因素如高心理弹性,社会因素如家庭和社区支持,对医院和政府的信任,能有效地降低感染者和被污名化个体的恐慌、焦虑、躯体化、抑郁等消极心理后果。增加对疾病知识的教育来消除公众的恐惧,提高健康素养,有助于减少自我污名化。而对于被隔离人群来说,虽然在隔离期,也要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如与家人、朋友进行视频或语音交流。虚度时光会让我们更容易有受害者的感受,而调节自身状态,让隔离期的生活更充实,我们就重新获得了掌控感。

  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做什么?而这次疫情中的污名化和自我污名化者,需要社会和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健康中国”语境下,在电子健康社区中寻求心理援助方案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能性。(作者: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学院教授 甘怡群;编辑:文艳琼)[/block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7:45:2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7:45:35 | 查看全部
感谢尹老师的辛苦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7:45:52 | 查看全部
问好尹老师!周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8:49:20 | 查看全部

回 1楼(羊君)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0 18:49:31 | 查看全部

回 3楼(羊君) 的帖子

谢谢老师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8 20:16:17 | 查看全部
在“健康中国”语境下,在电子健康社区中寻求心理援助方案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也具有现实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