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83|回复: 0

【我与“班组天地”】“班组天地”的这份情缘

发表于 2010-8-31 08:08: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天地”的这份情缘

蒋  伟   陈  莲

        光阴似箭,转眼间。回想起了《工人日报》“班组天地”那一段难忘的情缘。多少次我在梦中,来到了北京安定门外六铺炕,见到了《工人日报》。作为一个普通煤矿工,能在13年前就与贵报的“班组天地”接下不解之缘,与夏晓凌老师通过电信沟通是我一生的万幸。追逐上稿的经历,这是我人生中进入写作的“巅峰”境界,也给我人生成长带来了新的转变。
        我作为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原松藻矿务局)的一名矿工,13年前,1997年2月24日我很有幸地在“春节前”贵报“班组天地”八版头条上了一篇调查报告,文章题目:新春:煤矿工人的消费观在转变。这在当时的矿区已经成为了一个新闻人物。作为一名没有多少写作基础的“门外汉”,能得到夏老师的指教,成为“班组天地”的忠实读者和写手,这不知留下了多少编辑老师辛勤的汗水和心血,这让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2004年7月我有幸到北京旅游,住的地方就在《工人日报》附近,冒着害羞的胆量来到报社门口,想见一见夏老师,可得知是“夏老师出差了”,让我失望而归。夏老师几次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我都无缘相见。让我的心一下子飞到了梦寐以求的“班组天地”,好像这一切就在眼前……
        参加工作后的1990年学习写新闻,当时只能在广播上“听到”我的名字,后来渐渐地在小报上有“豆腐干”文章,要想在外报刊上稿,那真是天方夜谭。几年来我先后到《四川工人日报》学习进修,取得了自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凭。虽有一定写作经验,但文章还是“枪毙”多。一天,我突然接到《工人日报》“班组天地”夏晓凌老师打来的电话,让我感到很惊奇。说我写的那篇:“煤矿新春消费观转变”文章要修改一下,于是,我通宵达旦地加班修改完善。后来文章终于在“班组天地”头条采用,作为一名煤矿通讯员是多么的荣耀和自豪啊!大家从此开始刮目相看我了。同年9月,我调到矿劳服公司当秘书,命运从此改变。
        光阴飞驰,转眼进入2008年,我也渐渐地接触到“中国员工互动平台”,实行网络投稿跟帖,在聊天室里,我们讨论主题,在平台上借鉴同行的优秀文章。2月5日我那篇“别让我的悲剧在工友身上重演”在贵报登载后,先后写的“关注民生维权走进班组”、“看奥运感受团队魅力”、“一封联名信引来双方欢快”等文章在“班组天地”登载,当年上稿8篇。
        13年来,我一直追逐着与“班组天地”共同学习过的日子。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还在《工人日报》、《重庆日报》等上稿300余篇。如果没有“班组天地”的培育,没有编辑老师的耐心指导,就不会有今天的进步,尽管在外打工,但是我还是十分珍惜与“班组天地”的这段情缘,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这份情,这份爱,永远让我魂牵梦绕,让我们永生回味向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