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8|回复: 3

[转载] 一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赞歌

发表于 2020-3-10 13:43: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9年仲秋,我有幸收到大学同学王安诺女士从上海寄赠的《母子两代的人生故事》大型报告文学集,不禁心潮起伏,激动不已。急忙打开文集,利用可用的时间,一口气拜读完毕。掩卷沉思,感觉久旱逢甘霖,魂魄受到浸润,心灵受到震颤,脑海里始终萦绕着母子两代的人生故事,挥之弗去……

      此书的作者王安诺女士,出身上海市一个革命家庭、书香门第,母亲系当代著名作家茹志娟,父亲系著名导演王啸平,妹妹王安忆更是大名鼎鼎、四海皆知。她在一九六八年初中毕业后下放到安徽宿县大营子,当过知青、工人、教师、记者及报刊和电视台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发表散文、人物专访、书评等四十多万字,可喜可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与王安诺在安徽教育学院中文系同窗学习两年。

      那时虽与她交流不多,但对她的平易近人、好学上进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学毕业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虽无缘相聚,但通过微信等传媒平台,彼此间或多或少也有些了解。而今的老同学们皆两鬓斑白,大多退休赋闲在家,但他们退而不休,积极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余热,添砖加瓦;他们的人生情怀和不懈追求,令我感动不已,王安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她耗用了一年多的心血,战严寒、斗酷暑,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写就了《母子两代的人生故事》,共二十二万多字,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令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感谢阅读!见字如面


       报告文学集包括《生命刚刚开始——沈建文传》和《我走过的岁月-----陈秋辉回忆录》两部分。它们虽独立成章,但也相互联系,前后彼此照应,浑然一体。报告文学集描述了陈秋辉、沈建文母子俩成长、沉浮、奋斗的历程,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写到本世纪2010年代末,将近一个世纪,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多彩。作者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把母子俩的人生故事置于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加以叙述和描写,折射出近百年中国各历史阶段的发展和变迁,让读者在钦佩陈秋辉、沈建文母子俩的同时,对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也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对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更加自豪和倍加珍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唯如此,作品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普遍共鸣。

      王安诺女士无疑捕捉到了难得的十分有价值的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加以取舍提炼,文字既有筋骨,又血肉丰满,人物形象十分鲜明,充满正能量,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沈建文儿时就对无线电感兴趣,后来成为电影器材和同期录音的工程师和专家,先后被安徽省宿县广播站和北京有关机构作为人才引进而调入。不久他被人诬陷坐过牢,做生意被骗得一贫如洗,与前妻离异,逃往澳门,人生起起伏伏,令人眼花缭乱,扼腕不已。他一辈子跌了许多跟斗,其中每一个跟斗都能使一个普通人信心崩溃,一蹶不振,就此消沉下去。而沈建文却经得起摔打,跟斗跌得再多,都不气馁,从不向逆境低头,揉揉腿、拍拍灰尘又去寻找新的起跑线。“刚刚开始”是他一生中多次出现的状态,他从一个起点到另一个起点,从一个开始到另一个开始,从不对命运屈服,凭着坚强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勇气,浴火重生,凤凰涅槃,重新开启命运新的征途,创造出许多新的业绩。

      从此,他的人生永远在出发中,永远在对美好未来确认的憧憬中………



感谢阅读!见字如面

        
       陈秋辉是一个安徽农村穷苦的丫头,她从不向命运低头,始终追寻不止,奋斗不止,虽历经坎坷,但终究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并在美术领域有所建树,令人景仰。她沿着自己的人生道路一步步走来,读者对中国旧农村的生活、中国革命的发展、穷苦百姓为了生存的挣扎、进步青年摆脱命运桎梏的奋斗……会感同身受,心灵会一次次受到震撼,从而加深对共和国成长历史的了解,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陈秋辉、沈建文母子,不仅血脉相连,更是脾性相像,真可谓“有其母,必有其子”。

      沈建文把玩飞机变成造飞机、卖飞机,最终创造中国最早的植保无人机企业之一,与六十多年前,陈秋辉怀揣二十元钱,从宿县扒火车到上海寻找党,带领学生迎接上海解放,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共产党员,那股敢想敢闯、执着向上的劲儿,母子俩如出一辙,一脉相承,让读者深受教育和启迪。

      王安诺文笔细腻,长于行动、环境和心理刻画,丝丝入扣,精彩纷呈,让人如临其境,唏嘘感喟,深受感染。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融为一炉,既反映了客观现实,又表明了个人观点,摇曳多姿,相得益彰,发挥出激励、教育和感染人的良好作用,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境界。报告文学集思路清晰,善于埋伏笔,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语言简洁明快,如行云流水,读之如饮甘泉,心情愉悦,受益匪浅。

      总之,这本书《母子两代的人生故事》很值得收藏和品读。



感谢阅读!见字如面
      

一年四季,我独喜秋。

秋季,我最喜欢深秋天。因为深秋天,适合听雨,适合看书,适合深情。  
来源  云海散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4:53:00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4:53:11 | 查看全部
老师心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0 14:53:23 | 查看全部
祝老师周二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