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3-10 16:16:21
|
查看全部
3.强化“六稳”举措,充分释放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记者: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把握好哪些关键环节和领域?
黄群慧: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稳妥有序组织企业及早复工复产,这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具体而言,疫情对具有人群集聚特征的消费性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影响最为直接,冲击也比较大,为此,要多管齐下对这些行业和企业进行针对性的扶持和帮助。首先,在卫生防疫方面,要加大对消费性服务业和中小企业的公益支持力度,提高其卫生防疫能力,在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允许其及早复工复产。其次,要鼓励这些行业和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尽可能创新拓展在线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再次,要充分发挥公共平台和大型平台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持作用,降低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提高其经营便利。最后,国家应从财政、税收、金融和社会保险等各方面进行一揽子政策帮扶。此外,现在大量制造业企业需要复产复工,即使这些企业解决了职工到岗问题,但如果其供应链条中有环节没有开工复产,那这些企业也无法开工复产。因此,从宏观层面把握产业链、寻找“掉链子”环节、疏通整个产业链条,是十分关键的任务。
黄泰岩:加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对疫情结束后消费和服务业的快速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借鉴国内外应对重大意外冲击的历史经验,按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的工作思路,加大那些见效快、带动性强的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尤其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样做既有利于推动长期经济增长,也有利于提高全社会防范和抵御新的危机冲击的能力。
刘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需要有节奏地推出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和专项保证举措,稳定市场预期,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在货币政策上,进一步充实流动性,并以降息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和政府负债成本,通过降准、定向降准、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手段精准滴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切实有效缓解民企、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增强企业贷款意愿。进一步放松对直接融资的限制,放松对企业在海外发行债券的限制,在加强法治的条件下提高直接融资的自由度。进一步扩大财政扩张力度,财政赤字率可以适度上调,加大财政补短板的结构性功能,改革个人所得税,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消费能力。财政支出要尽量向民生领域的短板倾斜。
记者:中央提出进一步强化“六稳”举措,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对此有哪些政策建议?
黄群慧:2020年是一个关键之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疫情冲击的确增加了今年这几方面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难度,在这种背景下,做好“六稳”工作更为重要。
稳预期是“六稳”的关键,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期好不好、信心足不足,是决定企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键。现在看来,一是党中央一系列科学正确的决策部署已经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防控效果不断显现,对经济发展的预期也会逐渐趋稳;二是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变得更加灵活,实施了有效的逆周期调节,这些都对“稳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疫情冲击是短期的,主要是对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影响,但由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一个年度的周期来看,还有充足的时间对冲疫情负面影响,预计疫情过后营商环境会进一步改善,这些都会对预期的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在预期稳定的基础上,实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的系列政策组合拳,就一定能够做好“六稳”工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是可以如期实现的。
刘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工作的主线,这是做好“六稳”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各项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动能,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供给质量、化解供需结构性矛盾方面的作用,进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加快完善市场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是做好“六稳”工作,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黄泰岩:做好“六稳”工作,充分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一是要采取坚决果断有力措施快速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二是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为经济发展创造强大的新动能。三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的完善,把基本经济制度的显著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经济发展创造坚强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基础。四是坚持和完善稳中求进的总思路,切实把防范系统性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增强经济运行的抗风险能力,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条件。五是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为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大的增长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