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8|回复: 1

科学家揭示“过目不忘”背后机制

发表于 2020-3-11 09:15:2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过目不忘”是很多学霸具备的一种能力。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李澄宇研究团队对这种能力背后的神经机制进行了研究,揭开了大脑存储信息的神秘面纱。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神经元》。
[align=justify]  研究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用秒来衡量的短时记忆,就像电脑里的缓存。李澄宇表示,“过目不忘”是通过工作记忆瞬间缓存,从而达到长时程记忆的效果。以往研究认为存在两种可能的神经机制:持续性编码和瞬时性编码。但目前没有研究直接比较这两种信息编码方式与工作记忆行为调控的对应关系。[align=justify]  为此,研究人员综合应用行为学、光遗传、电生理等手段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小鼠执行工作记忆有更紧密关联的是瞬时性神经元,而非持续性神经元。就是说,瞬时性编码的神经机制更有可能负责在工作记忆中存储信息。[align=justify]  研究人员在工作记忆的过程中,加入不同的干扰性刺激,以监测瞬时性和持续性神经元与小鼠抵抗外部干扰刺激能力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瞬时性神经元可以用于抵抗外部干扰性刺激,以保证大脑准确地存储任务相关信息,进而成功执行任务。[align=justify]  研究表明工作记忆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记忆是可以训练的,不管是长时程还是工作记忆。”李澄宇说。[align=justify]  此项研究成果为阿尔茨海默氏症、中风等疾病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类脑智能提供了研发思路。(记者何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9:15:2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