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8|回复: 1

面对疫情,金牌火箭用成功发射激励国人

发表于 2020-3-11 09:19: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0年3月9日,在全国人民阻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长征三号乙火箭将第54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用成功为中国加油。
[align=justify]  回首2003年5月25日,当非典疫情笼罩全国时,长征三号甲遥七火箭托举北斗一号03星升空,同样用成功激励了国人抗击疫情的信心。[align=justify]  17年间,长三甲系列火箭用两次圆满成功,为抗击疫情助力,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金牌火箭”。[align=justify]  两次疫情,同样的“逆行”[align=justify]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研制队伍中的“老兵”。回忆起17年前的非典疫情,他对当时的情况历历在目。[align=justify]  “一下飞机,队员就被送到医院接受检查,量体温、验血、透视,确认身体健康无恙,才被允许进入发射场。”岑拯说。尤其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挂在发射场的一副标语“让非典远离发射,用成功鼓舞民族”。[align=justify]  相隔17年,同样是疫情肆虐全国,同样是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北斗导航卫星发射任务,大家同样选择了“逆行”进场。[align=justify]  此次任务中,作为湖北人的岑拯,还有一份别样的情愫。“在西昌执行任务这段时间,正是家乡遭受疫情比较严重的时期。我无时无刻不在挂念我的家乡。”岑拯说,“无论大家的岗位是什么,越是在艰难的时刻,越是要将力量凝聚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只有这样才能夺取最终的胜利。”[align=justify]  “如今底气更足了”[align=justify]  在西昌的20多天里,发射队员有条不紊地用餐、上岗、讨论工作,各方面状态和以往的任务没什么两样。不同的是,用餐时分散在宿舍单独就餐;开会换到了户外进行……[align=justify]  相比17年前在疫情中执行任务,发射队员们都感到“如今信心更强、底气更足了”。[align=justify]  长三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介绍,2003年长三甲遥七火箭发射时,正好是研制队伍首次采用新的测试发射流程。那一年,长三甲系列火箭执行了2次发射任务。而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高强密度发射已常态化。它带着“金牌火箭”的称号,已经连续五年蝉联长征系列发射次数“冠军”。[align=justify]  为了应对常态化的高强密度发射,长三甲研制团队不断探索新的运载火箭研发模式,提出了产品化、多任务并行出厂发射等创新模式和有效方法,使液体运载火箭研制生产能力从一年2至3发提高到10发以上;发射周期从60天减少到21天;发射队伍从300人降到100人左右。[align=justify]  “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超过百次的发射次数、完善的管理流程、成熟的技术积累、过硬的队伍,让我们对这次任务充满了信心。”姜杰说。[align=justify]  多项措施力保“双胜利”[align=justify]  记者在发射队宿舍的走廊里看到,墙上张贴着详细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应急处置预案》。[align=justify]  据发射队临时党委副书记张钗介绍,进入发射场前,发射队临时党委按要求制定了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程序和应急保障要求等事项,并成立了应急处置机构。[align=justify]  在发射场工作阶段,发射队向队员发放了口罩、一次性手套、红外体温仪、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利用短会、微信群,逐级传达学习中央及上级的疫情防控工作精神;每天上午、下午两次对发射队员进行体温测量,确保体温记录可追溯可查询,通过微信群进行反馈,同时还设立了隔离区。以多种措施保证防控疫情和国家重大任务“双胜利”。(记者 付毅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1 09:19:1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