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由东莞女工中毒事件了解“铊中毒”
http://www.aqsc.cn 2010-08-26 09:13:24 法制晚报
东莞女工事件引起关注 家属认为是职业导致 根据其症状表现 专家解析———
近日,东莞一名电子企业的女工出现意外铊中毒,被家属认为是“职业病”而引发各方关注。
“铊中毒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铊中毒和慢性铊中毒,其中慢性铊中毒发病隐匿。东莞女工所患疾病特征,显然符合急性铊中毒的表现。”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主任郝凤桐说。
从6月开始手脚麻木,到7月中旬病情恶化,郝凤桐主任认为,这名女工很有可能多次“铊中毒”,她应该不是职业性急性铊中毒。
铊·病例
近30年 职业性中毒不超10例
在中毒医学领域,铊中毒属于偶发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在职业性铊中毒范畴,国内近30年来报道的职业性急性铊中毒没有超过10例;国内外近70年来报道的职业性慢性铊中毒只有30余例。
铊中毒的致病方式无外乎环境污染、职业中毒与意外中毒,而近年来出现的铊中毒,大都属于意外因素导致的急性铊中毒,而这个“意外因素”几乎都是刑事犯罪。
专家解析
症状急性发作 有悖于职业中毒规律
在看过有关刘美招的报道后,郝凤桐主任表示,患者在6月中旬就出现了手脚麻木等症状,而在6月下旬接受颈椎手术后,时隔1个月后,7月16日病人病情急剧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随后出现昏迷。
“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从患者进行颈椎手术的常理分析,在相当一段时间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不符合急性职业性铊中毒的发病规律;二是患者6月中旬出现的手脚麻木等症状,是否属于急性铊中毒的早期表现?”郝凤桐主任说,7月16日患者病情的急剧恶化说明,在初始症状显现至陷入昏迷的那段时间里,铊中毒不止发生了一次。
铊·检测
主要临床表现 有助于确定诊断
铊及其化合物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进入人体,不同吸收途径导致中毒的严重程度明显不同。
一般来说,职业性急性铊中毒多是通过呼吸道,而意外急性铊中毒则大多是通过消化道。前者的尿铊含量在25μg/L—1270μg/L(正常值应小于5μg/L),而后者的尿铊含量则大多超标数千倍。
铊·毒性
生活中少见 毒性堪比砷
铊中毒的偶发,并不意味铊的毒性不强。事实上恰恰相反,铊的毒性高于铅和汞,很多人都将铊的毒性与砷比较,认为铊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郝凤桐主任介绍,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领域中,极少会涉猎到铊,作为毒物铊被置于比较严格的监管之下。有报道称,全球范围内每年在生产领域所消耗的铊超不过15吨,因此铊的消费数量,肯定赶不上黄金等金属品种。也就是说,人们接触铊的机会很有限。
铊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职业性急性铊中毒病例,具有脱发、周围神经损伤等临床表现,没有发生过昏迷的病例。职业性急性铊中毒患者体内铊负荷水平较低,病情轻于意外急性铊中毒。
急性铊中毒可以导致人体多个系统及器官损伤,包括肝、肾、心、肺等,严重者可出现脑性病变。
摄入中毒剂量的铊后,数小时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2—5日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疼痛和无力等周围神经损害;1—3周出现脱毛发。
由于铊及其化合物没有特殊的口感,被人为加害时很难察觉,所以以上临床表现,不仅在进行尿铊检测后有助于确定诊断,也有助于缩小调查的范围。
小常识 最早见于灭鼠药
在1861年,铊被发现。它的主要用途是制造硫酸铊,一种烈性的灭鼠药。铊是无味的金属,其盐和淀粉、糖、甘油与水混合,即能制造一种“款待”老鼠的灭鼠剂。欧洲曾有爱美的女士们,用含铊的化学品脱毛。
“铊这种金属,最大的弱点就是无味,因此在中毒初期,很难自我察觉,并进行自救措施。”郝凤桐主任说,对于初期的铊中毒,进行自我催吐、洗胃,都可以有效缓解中毒症状,但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很多人都是在铊中毒已达到一定程度,出现脱发、神经炎等症状后,或是被误诊拖延了救治时间,才被确诊为铊中毒的。
(范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