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7|回复: 0

[转载] 从哲学的角度看进退:进退方寸中 得失天地间

发表于 2020-3-12 13:59: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行道,君子以自强不息”激励我们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道家的“功成、名遂、身退”启发我们关照自我、明哲保身。但进退是一对矛盾体,是矛盾首先就要看到其相互对立的一面。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楚汉争霸时演绎一幕“破釜沉舟”的豪迈,“皆沉船,破釜甑,烧庐合,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破釜沉舟成就霸主大业

       巨鹿一战,项羽大胜,成就一世霸主威名,“破釜沉舟”从此也成为有进无退、不生则死、孤注一掷拼命的代名词。作为一条重要的政治权略,被历代兵家所推崇。

      《孙子兵法.九地》篇:“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吴子兵法.治兵第三》云:“必死则生。”都强调与强敌作战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激励将士勇往直前,破釜沉舟,陷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古语一直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我们每个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感受。大学里学到的很多东西,毕业后一两年就发现不够用了,知识更新速度太快,有时我们拿着孩子的练习题就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古人讲“增业在不舍,不舍故曰富”,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折旧定律讲:如果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所以要想做好工作,就要不断地自我更新,丰富知识储备。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认真学习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刻苦学习钻研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

        否则当一觉醒来的时候就会发现,往日的同事已经大踏步的走在自己前面了,这时候再想追上,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了!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干部任用中实际存在的“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惯性。

       人在上台下台之间,尽管修养很好,而真能做到淡泊的并不多,所以唐人灵澈《东林寺酬韦丹刺史》的诗说:“逢人都说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南方周末》曾经刊文《县委书记和县长眼中的基层官场》,对来自全国28个省份446名县委书记和县长问卷调查,71.8%的认为当下官场最突出的“老大难”问题排在第一位就是“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

       每个人都面临进退去留的问题,所以每逢地方干部调整、军队干部转业接替的时候,各级领导讲的最多的、干部个人想的最多的、相互交流谈的最多的都是这“进退走留”四个字。

       能进则进、积极进取,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必要途径,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内在动力。
       能进则进,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一种大气魄。

       美国心理学家西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动机论》一文中提出了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并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概括为五种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实现这些需求,当然离不开不断的努力与奋斗。于是就有了乾隆皇帝与大和尚的著名对话“天下熙熙,皆为名来;人人攘攘,皆为利往”。

      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只知进,不知退是不行的,过犹不及就会出问题。所以古语讲“进不知退,取祸之道也”。

      很多落马的贪官污吏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追名逐利,但其兴也权力,其败也权力,由于心中欲望的驱使,他们其实不再需要追求物质的东西,但却大肆受贿敛财,有的甚至每天数一遍钱才能睡得着觉,最终身败名裂。



进不知退,取祸之道也

       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被济南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王昭耀悔恨流泪陈述道:“金钱对一个人来说,生不能带来,死不能带去,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我的教训验证了那句古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么他们的需求得到了吗,他们又感觉幸福吗?王昭耀把贪腐得来的大部分赃款夜晚偷偷埋藏在农村亲戚家的猪圈里,千万巨款从未花过。

       河北省石家庄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杜国栋因犯贪污罪、受贿罪被邢台市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他自己讲,拿了钱以后心里不安,进监狱以前,基本上就没有休过星期天,只有忙忙碌碌去工作,就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记得一部记录片《本色》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扬起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世事如棋,我们每个人就好比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一定要懂得何时当进,何时当退,明白进退规则。

       当然如果只是保守后退,便容易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在我党的历史上有过沉痛的教训。第一次大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陈独秀放弃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放弃了用革命武装去反抗蒋介石的反革命武装,执行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路线,对国民党一味地忍让退步,最终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屠刀面前使我党遭受重大损失。

        但退就必然意味着落后,预示着被动吗?

        按照矛盾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观点,进退只是暂时的。

       电视剧《潜伏》里讲到,胡宗南占领延安后,余则成富有哲理的对翠平说: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使进退得失得到了深刻阐释。

       真正地退是暂时的退却,是如列宁所说的“退一步,进两步”,是以退为进,是韬光养晦,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再次整装前行,化腐朽为神奇,这是一种大智慧。

       西方谚语也讲“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你打开了一扇窗”,所以要常问一问自己,进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退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你打开了一扇窗

       有这样一则故事:1996年春,瑞典登山运动员克洛普和另外12名登山者一起攀登珠峰。在距离珠峰峰顶仅剩300英尺时,克洛普没有跟其他登山者一起登顶,而是选择独自下山。峰顶近在咫尺,克洛普为什么转身而返?原因在于他预定返回的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与克洛普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多数登上了峰顶,不过却因错过了安全返回的时间,全部葬身于暴风雪。几周之后,克洛普等待天气好转、时机成熟再次出发,顺利登上珠峰并毫发无损地返回。
       我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就需要你果断而理智地做出选择,是勇敢前进,还是妥协退让。

      当然这需要承受一些暂时的痛苦,毕竟没有什么比从绚烂中迅速隐没更让人难以忍受了。这时要学会适时放下积蓄力量,直到下次更灿烂的绽放,这就需要深谙进退的处世智慧与哲学。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特别是在为人处事上,要注意与人为善,低调做人。

       要有安徽桐城“七尺巷”里宰相张英那样的胸襟“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以谦虚赢得尊重、理解和支持,为自己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退一步海阔天空

      领悟儒家道家的真谛,无论顺境逆境,不管失意得意,学会淡定,懂得放弃,能进则进、当退则退、以退为进、进退自如是中国人崇尚的人生最高境界。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其高度而在于其宽度,人生的宽度往往取决于心灵的韧度和进退的尺度。

      当进不进,不思进取,生命的意义就会黯然失色。

     一味求进,只进不退,人生就会如紧绷的琴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至理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其淡泊名利、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名党员干部都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自觉把个人的进退去留交给组织去决定、去安排,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和进取心,识大体、讲奉献,横不攀、竖不比,听招呼、守规矩,做到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顺其自然,不失应有的觉悟和风范,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来源   新时代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