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二毛离开大学教师的岗位开始开餐馆,他的餐馆有一道菜就是“毛荣贤回锅肉”,毛荣贤是二毛母亲的名字。“母亲做菜有何神奇之处?”面对这个提问,二毛的回答是“母亲能把及其平凡的食材变成珍馐。比如河边洗菜时,别家的婆娘丢掉的菜头儿,如圆白菜硬梗,茄子头上的绿把儿,母亲清洗后丢在泡菜坛子里,弄出来一炒又脆又香。”二毛在诗中写到“母亲把菜头切十字刀放进簸箕/把粗盐、花椒、红糖和爱/撒在菜头上揉搓进味/然后腌进我密封的童年/在梦的最深处发酵出幽香”。
在物质及其贫乏的年代,母亲总是能够在餐桌上变出花样。“还记得我去乡下中学教书,母亲追过来看我,也是给我做这道回锅肉,没有泡椒泡姜就用青椒代替,没有面酱辣酱,她就用酱油和白糖在一起炒制代替,一样能做出味道绝美的回锅肉。”在《二毛美食诗选》出版之前,二毛出版过散文集《妈妈的柴火灶》,扉页上写着这样一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母亲毛荣贤女士。母亲以及关于母亲的美食记忆对于二毛的影响是一生的,他说,妈妈带给他最重要的就是对待美食的态度:一是按照季节吃应季蔬菜,二是到街上买菜的时候要选择新鲜和成熟度高的蔬果。三是烹饪的时候时候该放的放,不该放的时候不放,充分尊重食材。“如果食材有生命,简单过后出真味。”二毛说,“诗歌就是语言的盐。”
著名彝族诗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吉狄马加说,川菜本身具有独特性和文化历史,代表着四川人对生活高品质的追求,二毛的美食诗歌则把这一追求上升得更高。二毛给我们提供了诗歌的另一个侧面,那就是将人类日常生活的经验提升到了一个诗性的高度,美食在这里开始了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