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0年08月31日13:49 来源:中华铁道网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 特约通讯员 颜以亨 汤文华 尹镇)可歌可泣的故事,美丽动人的风景,宜(宜昌)至万(万州)宜万铁路的开工建设,奏响了开发大西南最强足音,为川西的铁路建设续写了壮丽凯歌,使宜昌、万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呈现出史诗般的画卷。如果我们把一直伸的高峡湖畔的钢铁巨龙竖起来,无疑就是一座连接天地的丰碑,那筑路人的生动故事,顶天身影,就是那西南群山璀璨的群体浮雕。
——作者手记
序
万州古城,渝东名都。上束巴蜀,下扼夔巫。 万川毕汇,千峰竞簇。水陆要津,西部门户。风光如画,璀璨长江明珠,贾客若云,繁化千年商埠。
春秋代序,沧桑陵谷。人猿揖别,文明始创。先明在此,举火制陶,白虎为旗,镦于为号。巴人于斯,挥剑高蹈。夏属梁州,秦置朐忍;西魏鱼泉,隋唐南浦------尔来四千数百载,八易治所更其名。古城万州,原名万县,今属重庆。地处三峡库区湖心,位居巴渝第二都市。
美哉万州,锦绣城廓,长江滚滚:东逝水城中穿过,群山巍巍尽风情怀抱其间。素有西山夕照,都枥摩天,石琴响雪,天城倚空,翠屏春晓,有金匾乃乾隆御赐,青龙大瀑布,亚洲首第一。王二包藏冰川物种,动植物珍稀神奇。潭獐峡石峰森峭,飞泉鸣玉。犹有太白岩上谪仙踪,酒酣梦回棋未残。山谷留题,誉海内存世,黄书第一。囊昔虬溪河畔演易村,蓍卦遗韵未知德------,文陈雄师,留绝妙华章。若乃历代豪杰,生英死灵。三国纷争,甘宁孤胆破曹兵,蒙宋追鹿,上官玉碎照汗青。“九五”怒涛,万州军民擎反帝大旗,血战强敌。八年抗战,不畏狂轟滥炸。聚物资集散,嬴得“成渝万”之美名。改革潮起,浩浩荡荡,于是乎古城新生,重庆直辖,试看今日之万州,雪涌盐田,气喷井矿。诗仙太白,随风飘香;高速公路,穿山跨江,巨输似鲸游。泊靠深水港,有朋友自远方来,喜登山顶机场。宜万铁路乘楚歌飞奔而来,三峡平湖踏青浪碧波荡漾。三峡工程,逢旷世机遇,宜万铁路,展鄂渝商机。中铁十三局健儿,鏖战五年,舍小家而顾大局,演译多少慷慨悲壮史诗!
忆往昔而瞻前景,增添几许荡气回肠豪情!看今朝江航国铁,齐头并进助力西南腾飞!噫!今高峡平湖,长虹横空,华厦映波,草绿峰青,若璀璨明珠缀长江;现钢铁巨龙,穿山越岭,飞波逐浪,驰骋山河,似彩虹嵌映齐岳山!壮哉万州,日新月异,定叫古城,旧貌换新颜!
开篇
这里交替着英雄史诗
这里演译着现代神话
这里煅造着钢铁劲旅
这里闪烁着铁军精神
浩浩长江,千里激荡,巍巍三峡,雄奇壮哉。嵌映在鄂西,渝北山区,一条连接东西,穿山越岒的钢铁巨龙——宜(昌)万(州)铁路,它是“八纵八横”铁路中的一横——沿长江铁路大通道和泸汉快速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关键基础设施。历经数万名铁路建设者五年艰苦鏖战,顽强拼博,于2010年8月18日全线铺通!
一条铁路,承载了沉重的历史,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三峡彩虹,让多少人魂牵梦萦,无数志士为它披肝沥胆。
宜万铁路东起宜昌东站,西至达万铁路万州站,逢经湖北宜昌市、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全长387公里,桥隧占线路总长的70%,仅隧道就占了58%。所经区域正是古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称的蜀山鄂岭。自古以来,这里就是鄂西、湘西北和渝东一带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是“上控巴蜀,下驰三江”的军事重镇,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嬗变前的焦虑与阵痛
2005年2月22日,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张景生,这个在内昆铁路大显身手,为十三局争得无数次荣誉的他,又一次担任了中铁十三局宜万铁路38标总指挥长。
中铁十三局承担的宜万铁路38标,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境内,全长8.36km,管内有5353m的广成山隧道和2417m的庙垭口隧道,302.4m的柑子园大桥和106.5m的杉树湾中桥。广成山隧道是全线3座长隧之一,被列为全线8条I级风险隧道的重中之重,集溶洞、岩溶高压水、暗河、断层、岩层破碎带、瓦斯、天然、煤层、岩爆、高地应力地层等多种地质情况于一身,据国内著名隧道专家介绍,这里复杂的地质情况,在世界铁路建设史的也闻所未闻,实属罕见。
当他站在广成山山巅,俯视群山,云缠雾绕,层峦叠嶂的百里山峦,莽莽苍苍,横旦逶迤,一幅引人入胜的秀美图画,此时此刻,他的心情异常沉重,38标自2004年7月1日开工以来,由于队伍选择不慎,缺乏施工组织和管理能力,在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前期工程被动,业主不满意,为改变这种局面,集团公司痛下决心,调整主管领导,他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时代大潮的浪尖上。
压力让人清醒,让人奋起是,如果把行动比做出鞘的剑,勇气就是剑柄,智慧的力量则是青光闪闪的剑锋了。手握利剑的张景生,此时的心志,只能是磨砺剑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走出困境,从何处起步,张景生首先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出招,他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人类是一部不断否定的历史。在指挥部第一次领导干部会上,他亮出一个新亮点:我要为一个“历史冤案”平反: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你方丈管理有方,谁还不去弄水?分明是“将帅无能、人才无用”,领导有病,怎能在群众身上开刀?经过对项目的全面了解,他深感问题的严重性,更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他和项目领导班子一起,数次召开会议,理清思路,调整大政方针,确定了精简项目部,调整队伍,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扭转局面,重塑形象等一系列整改措施,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意识,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的积极性,加强质量监控,加快施工进度,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宜万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来自集团公司机关和一、二、三、四、五、六公司项目机关管理人员达61人,机构庞大重叠,管理费用高,人员成分复杂,管理难度大。针对项目机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员增效、精干高效”的岗位设置原则,根据38标施工生产需要,采取合、撤、并、转的办法,将项目管理机构由原来的14个科室,减到7个科室,人员由原来的61人,2005年压减到30人,2006年压减到20人。精减机关,强化基层,设立3个现场调度室,把有现场管理经验的人员安排在调度室,加大现场监控管理力度,其次是全面推行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岗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使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业绩与劳动报酬相对应,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随着“岗位工资”的推行,在职工队伍中建立起了了“岗变薪变、易岗易薪”的动态分配制度,同时拉开了岗位工资的差距,加大了岗位工资活化的比例,因而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管理结构更加合理。从企业职工由“要我工作”转变为“我要工作”,建立高标准的动态用人机制上,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本着“上精、中强、下活”的管理层次改革原则,坚持“看学历、不唯学历,要会干的;看年龄,不唯年龄,要能干的;看才能、不考虑个人恩怨,要肯干的。”大胆改革用人制度,先后调整科室领导4人,管理人员6人……。
市场如魔方,变化无穷,张景生却能玩魔方于股掌之上。
市场如大海,云谲波诡,宜万铁路38标在波谷浪峰之间艰难奋进。
现场如战场,艰难险阻,众志成诚扭转被动局面奋然前行。
为尽快扭转前期被动局面,确保工地施工进度和质量,他痛下决心,对施工队伍进行全面整顿,调整了一个内部隧道队,四个外部队。谈起这事,张景生深有感触地说:“今后项目上场时,选择队伍一定要慎重,哪怕多让点利,也要选择一流队伍,有道是“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如果以便宜的单价选择了没有实力的二流队伍,进度质量上不去,业主批,监理批,企业信誉受到损害,最后不得不加大投入,特别是换队伍,换一个队伍的损失都在百万元以上,想省的那点钱没省下,得不偿失。
谈到项目经理的工作,张景生说:“效益的源头在项目,项目要出效益,重点是物资管理,同时要把好费用开支和工程索赔关。”
物资材料占工程造价的65%,是项目创效的大头,也是效益流失的大头。在张景生的主导下,项目部对物资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调整,设置了物资采购供应站,由物资部长负责帐目统计结算,现场物资管理,采购站负责采购,财务负责材料款的拔付。管物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物,形成制度管理的制约机制。
对下拔款曾一度出现超拔现象,且验工计价是按掘进60%,衬砌和仰拱按40%的比例拔款,造成施工队重掘进轻衬砌,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项目部对计价拨款方案进行调整,将掘进调整为30%,衬砌和仰拱调整为70%,这一调整,不用项目部再去做工作强制施工队抓衬砌,施工队自然就把重点放到了衬砌上。对于超拨款和施工队没有交足的抵押金和质保金,采取逐月扣回,在3个月内全部扣到位。
常务副指挥长张德伟对张景生的管理十分钦佩,他说:“张景生对项目部实行人性化管理,从不骂人,对每一个员工都很亲切,他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用制度管人,体现了他的公平、公正的管理原则。”
项目部管理费开支是个老大难问题。去年半年时间管理费开支较大,项目部一些常用物品,要一点买一点,一天跑一两趟,从项目部到市里一个来回光路途就要一个小时,有时买的物品还没有油料贵。过去不是项目经理没管,抓得也很紧,而且每一项开支都是项目经理亲自签字,但庞大的管理费开支仍然控制不住。为改变这种状况,项目部成立了消费合作社,雇两个临时工,每月几百元工资,项目部将需要的物品统计后,每星期到市里集中采购一次,由于数量多,采购的都是批发价,节省费用开支规定,由相关领导签字使用。有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了管理,使用都要登记,避免了谁逮住谁抓。今年以来,管理费开支得到了有效控制。
现场文明施工曾受到业主批评,张景生到任后,对施工现场进行了重新布置,增添和更新了工程告示牌、材料标牌、彩旗及标语横幅等烘托现场气氛,提精神、聚人心。他还对隧道队提出了“上级领导检查工作进隧道不用换水靴,一律穿皮鞋”的要求,并用这个标准衡量隧道施工队现场文明施工的水平。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宜万项目的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转变,项目部强化了管理职能,形成了团结协作的氛围,施工进度明显加快,现场文明施工有了明显改进。3月23日,宜万铁路总指挥部到现场办公,认为十三局近一段时间以来管理思路明确,管理力度大,现场管理有了很大进步。3月29日,总监办在我局宜万项目召开协调会,对项目部最近一段时间在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
张景生说:“我们刚刚有了一点进步,要笑到最后才是胜利。我相信,项目部全体员工一定不负集团公司的期望,要把我们的损失夺回来,。树立良好的信誉,使宜万项目部成为十三局的一个亮点。
敢立潮头再逐浪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在漫长道路上历经苦难的沉沦,自强的抗争,迷途的求索,全民的奋起,终于带着西南大通道——宜万铁路崛起的辉煌,阔步跨进神州巨龙腾飞的21世纪!
世人在惊愕中沉思,历史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历史,这位冷峻而热忱的老人,这位雄踞于苍天之上,一刻也不会忘记用无尽的困苦、磨难、荣誉和果实的温馨去抚爱大地的老人,竞肃然起敬了。他睁大双眼,全神注视着今日的东方之邦。当他把目光凝定在莽莽大西南的时候,他被哪里景观怔住了。在老人睿智明澈的目光里,诞生于21世纪,蜿蜒于川东西南崇山峻岭的宜万铁路,无疑是一座长存于世的永恒丰碑。那用筑路人最喜爱的血汗和生命镌刻的碑记,刻进大地的都是爱,写进巨龙的都是诗,无论是艳阳满天,无论是风雨如晦,那日夜飞奔的列车永远奔涌着中华民族性灵中那些最高尚的情愫:坚强、刚毅,同苦难抗争,对幸福向往,脚踏实地的奉献,不屈不挠的拼搏,历史的老人看见,如今的西南大地,已是另一番更新更美的迷人风景了……。
这里是就是宜万铁路38标广成山隧道。隧道进出口巨型平面图和各种规程耸然而立,格外醒目,繁忙的施工现场象一幅巨型群像浮雕,栩栩如生,浮现眼前:测量员奔走在深山沟壁,监理工程师在实施严格把关,运渣车来往如梭,电焊手在飞花走焊;劈岭开山,架桥铺路,高嶙峋折服,江河奔涌让路,顾盼之间,风驰云动------筑路人都凝固在力的扩张之中,仿佛都在拼力一搏的永恒瞬间,爆发出了光照天地间最宝贵的那种精神风采——开拓与奉献。而与这热火朝天施工现场而遥相呼应的,则是人们向往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场景。那是位于隧道口依山而建的排排职工宿舍置身于绿海之中,“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尽出矣,置身于沸腾的工地,走在绿海深处,我的脑海被眼前密集的是思想元素和情感信息牵挂着,这实在是一首人的赞歌,心灵的赞歌,奉献与拼搏的升华。是人置身于大自然的阻塞与封闭的囹圄中奋力寻求自身解放与自由的生动写照,当代中国铁路建设者的真实的人生画卷。当我的目光走出画卷,走进宜万铁路38标建设者的真实的人群中,最先闯入进我的视野的,正是这群建设者的领头人,常务副指挥长张德伟,这位张景生指挥长的得力大将,多次获得集团公司,总公司、宜万铁路指挥部先进个人、科技开发带头人的奖励,从集团公司工程管理部长到兼任宜万铁路常务副指挥长,两个担子一肩挑。不愧是石家庄铁道学院的高才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大身材,魁伟雄健。微笑中展露的是“老铁路”特有的沉稳,谦和的儒雅包容着生命的硬朗与才能的干练,诚实与坦率充分体现了东北人豪爽性格。怀着别样矜持与梦想,他要在梦想的大地播撒希望的种子,躬耕闲散之余,油灯为伴,读书不辍,所幸1985年步入大学圣堂,唤得春风拂面,走出大学校园的他,毅然走进铁路建设行列,20多年来,在铁路创业的跋涉中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从沈大公路,到渝怀铁路,至宜万铁路38标常务副指挥长,宵衣旰食,风餐露宿,却如鱼得水,业绩为同仁们所瞩目。作为常务副指挥长,在西南千嶂壁立、海谷陡渊的广成山峦中修路,面对拯待攻克的千难万险,时刻小心翼翼,他以过人的精力和惊人的毅力日夜奔波在施工现场,虎背熊腰的一个东北大汉,在寝食难安的日夜煎熬下也显得憔悴不堪,眼睛常常布满血丝,2004年8月,当施工便道成为制约主体工程开工时,他在广成山下搭起帐篷,带领所有人员查验地形,破解难题,现场督导,一住就是十多天。没有离开工地半步。亲自压阵,大伙有了主心骨,
个个憋足了劲,急红了眼,向大山要通道,向峡谷要坦途,誓与百年禁区决雄雌!
在广成山隧道这场现代化的“地道战”中,多处跨越断层、溶洞,处处险象环生,次次总能化险为夷。当斜井段施工到DK 位置时,出现大塌了,他带领一班人现场办公,召开“诸葛亮会”“紧急”会诊后形成23决策。冐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坍塌危险,技术人员跟班作业,随时监控施工动态;突击队员步步为营,进行锚喷支护,施工护拱,引排水系统------经过沉着应对,指挥部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顺利降伏了“拦路虎”冲出突水、突泥的重重包围,穿越过断层,岩溶大厅的道道障碍,夜以继日地向着大山深腹掘进。
2007年3月20日晚20时,随着大山深处轰隆一声炮响,全长5353米的宜万铁路38标广成山隧道经过740多个昼夜的鏖战拼搏,胜利贯通!大家欢呼着奔走相告,洞内洞外瞬间成为欢乐的海洋,武汉铁路局宜万铁路建设总指挥部通令嘉状表示祝贺。标志着中国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宜万铁路隧道施工取得重大突破。
宜万铁路号称赛“三昆”(南昆线、内昆线、成昆线),超“两宝”(宝成线和宝兰线),其建设难度是超过了任何一条新线铁路的,地质条件差,工程风险大,建设标准高,桥隧相连超过线路的70%,无疑是一切人与自然的抗争,向建设者发出了极限挑战。
张德伟常说:“我不主张冐险和蛮干,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宜万铁路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高风险性,要以高技术化解高风险,不光要敢啃骨头,而且要会啃,巧啃硬骨头”。
为了有效规避施工高风险,十三局宜万铁路指挥部首次将“地质超前预测报“纳入工序规范管理,并在全管段包括隧道的每个开挖面都配备了地质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安全工程师,成立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QC技术攻关组,采取超前地质预报系统进行综合“扫描”式探测,通过QC技术攻关,就取得了该技术在广大隧道的实际运用,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达95%,高科技有效规避了施工安全高风险。
指挥长张景生常说:宜万铁路38标从前期的被动局面,步入正常良性循环的施工轨道,通过“三项治理”,又跨进全线先进行列,发生实质性转变的动力源于指挥部有一个团结务实的班子,有象张德伟这样技术过硬,踏实肯干的现场管理者付出的大量心血,走出困境,迎来辉锽。才有今天的大好局面。工程质量是企业整体素质的反映,高质量必将带来高信誉,中铁十三局集团宜万铁路指挥部把“零缺陷”质量管理作为全面展示和提升企业形象的“窗口”和主战场,把宜万铁路38标作为集团争一流、树形象、塑品牌的舞台,独创“大、小三检”制度,以项目部“自检、互检、交接检”的“小三检”来强化自我“扫描式”排查;以集团公司指挥部、监理检查、邀请第三方质检站检查的“大三检”来揭丑亮底,定人、定岗、定责、定权,苦练内功,使自控体系成为工程质量长治久安的一种长效机制,全体质检人员每天都能自觉地全方位现场巡查过滤,不留死角,确保工程质量自控体系的高效运转,两次质量信誉评价名列前茅,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这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描绘,春夏秋冬酷署严寒,这是自然变化的必然规律,正是这风风雨雨、严寒酷署,走出了困境,冲出了低谷,十三局集团公司的牌子伴随着滚滚长江的涛声,巍巍广成山的雄姿,成为宜万铁路大会战中一头雄师,所向披糜、勇往直前。
张德伟对工程安全质量情有独钟。他常以自己的亲身体会告诫质检人员说:“设计图纸、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三件法宝”,只有始终念好了这“三味真经”,方可保证施工过程中技术上不会出现纰漏。在渝怀铁路,他每天背着:“质检锺、尺子、铁棍”这“吉祥三宝”检查工地,大大小小的桥梁、路基徒步走个遍,为抓好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光胶鞋就磨坏了几双。走上宜万线,眼里容不得沙子的他更不允许劣质工程在宜万立足。指挥部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都要先进行“工艺标准示范段”施工,在取得成功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从而确保了工程的一次成优。广成山隧道二次衬砌前两模麻面、气泡较多,怎么办?忍痛割爱,“没什么商量的余地!”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停工整顿和限期改进的指令。看到他动“真格的”,指挥部立即调整施工方案。为提高隧道衬砌质量,先后两次请监理站的专家进行光爆技术和初期支护的技术培训,请集团公司博士后现场技术指导;三次“走出去取经”参观学习钢格栅焊接、喷锚和衬砌经验加以改进,投入10万元购买了免棱镜全站仪进行隧道断面净空测量检查,引进铁科院西南分院监控量测微机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采用湿喷法工艺进行混凝土喷射施工,降低回弹减少粉尘,使喷锚和衬砌质量很快达到了规范要求。从第三模起,隧道衬砌达到不渗、不漏、不裂、衬砌质量内实外美,受到了宜万总指、监理总站的一致好评。
严格的全程监控实现了“零缺陷”质量目标,无论是“彻查彻整”和“三项治理活动“,还是铁道部、武汉铁路局、宜万总指和地方政府的历次安全质量、环保检查及综合评比,十三局集团宜万指挥部次次都名列前茅,在宜万全线竖起了一面了不倒的旗帜。
企业一旦进入市场,犹如长跑运动员进入赛场,令获得一种勇往直前的驱动力,优胜劣汰的选择,将促使企业以领导者倾其全力,承领自己的团队共赴前程,于是,竞争就成为企业面对的永恒的主题。为了生存和发展,创业者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在物质财富和精神领域的生产中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正如马克思所说,这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一次又一次地把现存的生产甩出原先的轨道,并且迫使资本加强劳动的生产力,这个规律不让资本有片刻的停息,老是在它的耳边战鼓 :“前进!前进!”在中铁十三局宜万铁路38标,我就亲验了这样的赛事……常务副指挥张德伟就是这场赛事主力运动动员,演译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人生!
把自己置身时代的风尖浪口上
提起张景生,这位十三局副总经理兼宜万铁路38标指挥长,在铁路施工中滚爬摸打了近40年了。人称“老铁道”一点不过份。在广大职工的眼里,但他从不居功骄傲,一直视自己是一个普通员工,一心一意尽自己的义务,他说:站起来当伞,为职工遮风挡雨,俯下身做牛,为企业鞠躬尽瘁。一项好的工程,是干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管理出来的。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在中铁十三局宜万铁路38标采访中,每当和职工们谈话,他们总爱提起“两严三控”这个词,这是指挥长张景生一年来,在宜万铁路38标滚爬摸打的智慧结晶。“两严三控”是严格项目关键岗位人员的选聘,严格各种失信行为的追究;加强预案、责任成本和施工过程的控制。按照“两严三控”项目管理机制,他一上任,就抽调精兵强将,配齐配强班子成员,总工程师、工程部长、计划财务部长和测量试验工程师等关键岗位人员,严格各种失信行为的追究;加强施工预案、责任成本和施工过程的分析、研究和监控,从而为取胜宜万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常讲这样一句话:用汗水收获希望,用实力兑现承诺。上任伊始,排除重重困难,最大限度地满足标书承诺和施工生产的需要。在38标,我们所到之处,看到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各种设备堆放有序,材料堆码整齐,虽然施工人员多,机械车辆多,交叉作业多,但一点都不显得零乱,处处给予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他把担任内昆铁路指挥长所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在宜万铁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着眼于增加企业竞争力,打造专业化现代化施工队伍的战略思考,在38标原有施工队伍的基础上,抽调理论、实践经验丰富,在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方面一专多能的精兵强将组成了隧道工程公司,在广成山隧道攻难克险,科学施工顽强掘进的同时,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着力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作为确保安全、进度和打造明确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获得竞争优势的主渠道,以集团公司在宜万铁路第一次承建长大隧道为契机,力争在高大难新项目上实现突破。这正是他所寻求的开拓之道,想当初,宜万铁路上场之时,重庆綦江彩虹大桥垮塌等一系列“豆腐渣”工程的揭露,震动全国,也震撼着他的心。侵入骨髓的渎职腐败从反面激励着他力排颓风的意志,渴望突破灰色的笼罩,打出自己的旗帜,以实际行动取证一种人格的高贵和责任的神圣:人是可以固守良知成为好汉的!“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反腐倡廉规范写进了《项目管理手册》,在全工地敲响廉德自律的思想警种,“建好一条路”,不倒一个人“。用各自的职责筑牢固质量的堤防,坚持管生产必须管质量,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工作作为施工生产的永恒主题,实行主管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安质部门组织实施工,党政工团监督和全员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建立和完善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自控、监控体系,自上场至今,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实现了指挥部既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强化过程控制,突出工程质量,他要求技术、质量部门紧盯创建国优质量目标,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走“管理抓质量、以质量创信誉,以信誉占市场,以市场求发展”的道路。反复比选最佳工法,认真编制作业指导书,严格技术交底,按照质量贯标要求,突出整个施工过程控制,重点部位重点控制,几次全线大检查中,工程质量得到业主充分肯定。
道教始祖老子云“自胜者强”老子认为:能够战胜别人的只能叫做有力,能够战胜自己的才算强者。人有了信心,就会产生意志力量,人与人之间,弱者与强者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志力量的差异,人一旦有了自信、也有了力量,。就能战胜自身的各种弱点,就能够做成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任何事情。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作为一名“老政工”的他转变成一名赫赫有名的企业管理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里群星闪烁着
古《易经》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说的是人生要像天那样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像地那样厚重广阔而厚载物。创业,不为挫折而屈服,不为小胜而轻狂,进取,要永不满足,知难而进,攻克一个个难关,敢于攀登事业的高峰。宜万铁路38标的建设者正是以“天行健、地势坤”之势中,把自己火热的青春溶入了沸腾的大西南当今世界殊的伟业之中。
张佳伟,38标段副总工程师兼广成山隧道进口负责人,提到他,人们赞口不绝。事实胜于雄辩,让我们身临其境,走进广成山隧道他们衬砌出来的隧道不渗、不漏、不裂,内实外美、线条顺畅,在明亮的灯光辉映下,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地下宫殿!我们深深知道,在这混凝土里面,浸透着张佳伟和职工们的心血和汗水,有着对企业的忠诚和人生的理想与信念。为确保广成山隧道达到“兑现合同承诺,留下时代精品”的庄严承诺,张佳伟24小时跟班作业,他坚持做到,所有的施工材料,未经试验合格的,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施工需要的所有图纸,没有复审和现场核对的不下发;技术交底不清的工程不开工。施工中,每道工序完毕,未经质量工程师验收的,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使道道工序、每个环节、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质量受控状态。
财务部长朴正哲,把成本核算大事细化到各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实行动态成本管理,项目成本每月小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控制超拨款,每月将民工工资直接送到各施工队,亲自下发到民工手中,让他们心中踏实。在项目资金紧张时,他想方设法为项目筹措资金救急。他说这个项目干完了,希望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再到别的地方去,因为他从来没有这样累过。
办公室主任赵跟蛟,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一把手,把指挥部后勤工作搞得是有声有色、事无巨细,让人叹服。
周小民是2005年才毕业的大学生,到38标后就一直未回家,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可在项目部的人嘴里,踏实、勤奋、好学、礼貌,能吃苦,专业技术有一套,这些词被用在了他的身上,的确,他是项目几个刚工作的大学生中的突出代表。
大西南飞越的宜万铁路,是一首气势磅磗的宏伟诗篇,是一首震撼人心的美妙乐章。哪里有困难,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我们筑路者的身影,项目副指挥兼质量部长王平,就是其中的一位,一次广成山隧道出口突然发生塌方,王平得知后立即和其他技术人员赶到现场,率先冲进洞里,组织人员及时抢救,制定补救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继续塌方,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广成山隧道出口,因进度快,质量优良而成为上级每次检查的“景点”,十三局38标“窗口工程”。
由中铁十三局四公司承建的杉树湾中桥,是嵌在巍巍庙垭口山山洞一颗璀璨明珠,这里市都市公园向往的山峰,伴随着施工的喧嚣,打破了昔日的宁静。一阵阵清新的山风吹来,将山脚下油沙河小学校悠扬的歌声,与工地震耳欲聋的搅拌机轰鸣声,汇同筑路将士们日夜奋战的繁忙景象,谱写出一曲惊天动地,催人泪下的奉献命运交响曲,给今日撒下辛勤汗水的油沙河两岸笼罩了一种浪漫的抒情色彩。
刘宇峰,这位混凝土捣固班的工班长,在杉树湾大桥桥墩施工中,墩高60米,由于运料困难,200方砼干了近60个小时。他在捣固砼过程中,长期穿深统水胶鞋,高温淌下的汗水随着渗入的水泥桨到鞋里,脚都感染化脓,他的衣兜里都带有酒精棉,趁捣固休息时,挤脓血 包扎,以免感染扩展……,下去一身汗,“出来浑身泥,只见眼珠转,不见五官齐,”这是对我们捣固工的真实写照。就是他们——中铁十三局四公司的将士们,为杉树湾中桥高速优质竣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休止符。
钢铁巨龙创业者路,在十三局将士脚下永无止境地向前延伸,十三局所有的将士,西南群山山峰一样的汉子,他们的身影将凝为大西南奇崛的山巅,永不沉沦的他们的精神风貌,成就了他们的共同理想追求:永远向前,永远争先;成就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成就了他们的严肃的行为准则:说到一定做到,做到必须第一;成就了他们崭新的经营理念: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信誉决定市场,效益源于管理;成就了他们独特的管理方式:用先进思想引导人,用纪律制度约束人,用经济利益拴住人、用和谐氛围愉悦人,用成就荣誉激励人,将与横空出世的宜万铁路一起获得永生!
一个浩繁的宏大工程即将落下帷幕,一幕战天斗地、争创一流、挺进百年禁区的史诗般的话剧还在续写,在西南群峰中擎起一座感天动地的筑路丰碑,空旷山谷之中,将会永远响起他们共工触周山的雄壮长啸,巍巍广成山的一草一木都发出最强烈的因应——“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丰碑耸立的西南群山,将为此作证。
人间天河的长江三峡,将为此梳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