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张小芳
    疫情使甘肃在一夜之间“穿上”了防御的铠甲,但在众多“逆行”英雄中,还有这样一群人,她们虽没有奔赴疫情一线,却在为我们的平安健康和正常生活默默守护,她们在我们身边,却也在“防疫一线”。兰州铁路东村街道社区工作者袁永兰应该被我们记住并感谢。
    1月27日,兰州铁路东村街道关于严防严控疫情的通知落实到铁路新村社区,与袁永兰一起的15名社区工作者被紧急通知,“用最短时间确定每家每户的人员情况,并做好社区住户一切防控工作。”而这一忙,就到了3月份,社区实行24小时全员上岗,袁永兰和同事们没有怨言,还在“走街串巷”。
    自实行网格化管理,兰州铁路新村社区管辖的42个楼院分给了包括袁永兰在内的12名楼院长,袁永兰分管着19个单元楼和一个平房院落,320家常住户和60多家租户,还有18家是空户。
    第一轮的摸排工作需要袁永兰给320家住户一家一户打电话核实家庭成员的行动轨迹及身体状况,并告知社区防控疫情的相关安排等,尽管社区已在各个小区大院张贴了防疫通告及预防温馨小提示,但袁永兰还是想把关乎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做到细致入微,于是,她毅然拨打了每一家的电话,认真咨询、耐心告知、详细记录。一天下来,袁永兰感到耳朵发烫、眼前打晕,但320家,不是一个小数目,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总算完成了电话摸排任务。
    由于电话摸排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住户的家里电话反复打不通,而且分布在19个单元,袁永兰不得不登门查看,没有多考虑,拎着登记簿、宣传册等物品,袁永兰开始了“挨家挨户”登门“拜访”。
    可令袁永兰没有想到的是,7层高的楼,平时上下楼梯不显累,可一旦集中上上下下,一个上午不到袁永兰的身体就有些吃不消,腿酸还能克服,头晕恶心是怎么回事?一看表已然11点多了,“应该是低血糖,喝口水,回去休息吧,下午继续。”忍着小腿的酸痛,袁永兰又坚持了一个下午。
    晚上回到家,看到今年即将高考的女儿仍在安静复习,心里一阵酸。“孩子,妈妈太累了,咱们今晚还是继续吃泡面吧。”母女俩吃完“晚饭”,女儿继续紧张复习,母亲觉得腿脚麻木得快失去了知觉,躺在沙发上瞬间睡着。“听女儿说,平常都不打呼噜的我那几天呼噜声震天,我可能是太累了,我都忘了,第二天是怎么坚持走完剩余的楼层的。”袁永兰告诉记者。每天,袁永兰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挨个给隔离人员打电话询问所需,米面油、蔬菜水果自不必说,水没了、气没了、厕所水阀坏了,都得把袁永兰跑得汗涔涔。一天晚上,一个正在隔离期的住户打来电话:“你好,楼院长,我们家怎么没水了,是停水了吗?年前刚交了水费的。”知道这家人是从江苏过年回来,正在隔离期,又想到去年年底小区新换了水表,是不是他们不会操作?“您看看是不是电池没电了?”袁永兰耐心询问。“电池好着呢。”“是不是需重新启动?”“怎么启动?”……8通电话后,袁永兰终于帮助他们解决了“停水”问题。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像袁永兰一样的社区工作者,我们的生活才会在不经意间更加整洁顺心。“到目前为止,兰州铁路东村街道辖区的1万8千多住户、5万4千多人口没有一例疑似或确诊病例。”兰州铁路东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辛丽告诉记者。摘自《甘肃工人报》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