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1|回复: 1

火把虫形态太奇特? 原是叶足动物丢了腿

发表于 2020-3-17 13:42: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科技日报讯(记者赵汉斌)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的火把虫,因形态奇异而备受关注。近日,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和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合作,摸清了火把虫的奇特形态竟是一种叶足动物为了适应底栖管居生活而将身体后部腿肢退化形成的。这也是动物进化史上组织器官适应性退化消失的最早例子。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
  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马晓娅研究员介绍,火把虫是寒武纪澄江生物群中比较稀有的一类蠕形动物,生活在距今5.18亿年前的海洋底部。它有一个细长的蠕虫状身体,身体前端有5对触手,身体末端膨大。由于其形态怪异,30多年来古生物学家对该物种的分类位置一直存有争议。早期研究认为它是环节动物、触手冠动物、舌形动物,或是从无腿的环神经类蠕虫向有腿的泛节肢动物进化的一个过渡类群。
  经过长年化石标本的积累,研究团队在新的化石标本里发现了与火把虫身体保存在一起的管状构造,证明火把虫是一种底栖管居动物,而其身体膨大的末端起到了锚的作用将虫体固定在管内。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火把虫头部成对的眼睛等新的形态特征。结合这些新发现,并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人们终于弄清了火把虫的“身世”。
  研究结果显示,火把虫隶属于寒武纪叶足动物的啰哩山虫科。叶足动物是一类已经灭绝的早期蠕形动物,俗称“有腿的蠕虫”。火把虫在适应管居生活的过程中发生变异,丢失了身体后部原本用于运动和攀爬的腿肢,但保留了身体前端用于取食的腿肢。
  此项研究证明在早期动物进化阶段,组织器官适应性退化消失的事例就已经发生,并进一步展示了寒武纪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而正是早期生物的适应性辐射,成就了寒武纪生物多样性的大爆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7 13:42:2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