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都之谜
20世纪50年代的郑州二里岗是一个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600米的土岗,因距离郑州旧城二里而得名。
1950年秋天,郑州南学街小学教员韩维周,在二里岗发现一些古代碎陶片和石器。由于他曾经参加过河南古迹研究会,在豫北做过考古工作,有一些考古知识和调查经验。所以他根据这些陶片特征与殷墟文化陶片特征相似判断这里应是一处商代的遗址,于是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当地文物部门。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河南省文物保护委员会派赵全嘏、安金槐、裴明相三位先生到二里岗作考古复查,确认郑州二里岗是一处商代遗址。
从1952年秋天至1954年春天,考古工作者在二里岗配合基本建设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丰富的商文化遗存。重要的考古发现有长达2100多米的夯土城墙、居住址、夯土面、窖藏坑、水井、壕沟、祭祀坑、墓葬,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铜片、铜鱼钩、铜矿石、水晶、陶塑(虎、羊、鱼、龟、人)艺术品,以及占卜甲骨和骨刻字符等。
关于二里岗发现商文化的性质,最初调查发现的时候,认为类似安阳殷代文化,称为“郑州殷商灰陶文化”。随着考古发掘进展,根据人民公园地层关系认识到这是早于安阳殷墟文化的一种文化遗存,因此以二里岗为典型遗址称名二里岗文化。二里岗商文化上、下层分期特征成为建立早商文化分期的标尺。
后来的考古发现证实这段城墙是郑州商城外城东南部分城墙遗存,至今考古发现外城墙合围面积约在1000万平方米左右,是商代早期最大的一座城址。
1955年在外城墙内又发现了内城墙遗存,1956年经过考古钻探和试掘,确认其周长约7公里,合围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郑州商城发现的大型宫殿,铸铜、制骨、制陶等手工业作坊,大型青铜方鼎、玉器、象牙器、金器、甲骨文等高规格遗存,显示这里是早于安阳殷墟的一座王都。
郑州商城是商代哪一位王所都,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种:
20世纪50年代末,以安金槐先生为代表的部分考古学者,根据唐代文献《括地志》:“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认为是商代第11商王仲丁所迁敖都。安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表了《试论商代城址——隞都》,这一学术判断加入当时的夏商考古认识,形成学术体系,即商代早期(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商代中期(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商代晚期(安阳殷墟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的邹衡教授发表《郑州商城即汤都亳说》认为是商代第一位商王成汤所居的亳都。他的理由是,仲丁所迁隞都只经历商王仲丁一代,其子河亶甲迁相,期间历时不过20至30年,而郑州商城分期与年代显示至少经历百余年,考古学文化编年的上限至少在商代早期,编年跨度可以容下仲丁之前从成汤到大戊十位商王。据《左传》记载,襄公十一年,鲁国联合晋国等十多个诸侯国讨伐郑国,最终“同盟于亳城北”。郑州商城遗址出土有战国陶文“亳”“亳丘”,“亳丘”就是“亳墟”。于是他提出一套新的夏商考古学术体系:夏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商代早(前)期(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商代晚(后)期(安阳殷墟文化)。
关于郑州商城是商代中期城址还是商代早期城址,是仲丁隞都,还是成汤亳都,因涉及夏文化的问题,学术讨论十分热烈。尽管“亳都说”举出这里出土的战国“亳”字陶文证据,但持“隞都说”的学者提出,战国文字不能证明商代这里名“亳”。
那么,郑州出土的甲骨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文字信息呢?
1953年4月中旬,在二里岗考古发掘工地,有一位名叫张建中的考古工作人员采集到一片牛肋骨,长7.3厘米,宽3.8厘米,厚0.3厘米。上面刻有成行的文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当时《新史学通讯》称,郑州是中国第二个甲骨文存在的场所,为认识三千年以上的中国文化,提供了新鲜可靠的材料。4月下旬,夏鼐先生把这片牛肋骨带到北京交给陈梦家先生研究,陈梦家先生认为是“习刻”,共10个字,时代可能属于殷墟时期。这一认识,不仅在当时几乎成为定论,而且影响至今。
由于二里岗没有发现殷墟时期的文化遗存,所以推断,这片牛肋骨刻辞不可能属于殷墟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邹衡先生认为这片甲骨文属于商代前期。
至于这片甲骨上到底是不是10个字,我在2003年4月22日进行核对,发现至少应残存有11个字。为什么是这样?原来报道这片甲骨文材料所附照片、拓片、绘图材料显示字数不完全一致,因此出现6字、7字、10字、11字等不同说法。其中以11字材料显示字数最全,这是两条卜辞:“……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与其他释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补识出了一个“乇”字。由于二里岗这片牛骨刻辞上出现的“又乇土”同于安阳殷墟甲骨文中的“又亳土”,因此可以断定二里岗这片早商甲骨文“乇”字,是晚商甲骨文“亳”的早期写法。
这一学术发现引起学界的重视。
日本东京大学松丸道雄教授说:中国国家博物馆李维明先生在《中国文物报》2003年6月13日里提示过这不是“习字骨”,而开头的4个字应该读为“又亳土(社)羊”,卜问在亳社献羊的可否,对他的见解我很同意。
北京大学刘绪教授:如此重要的一件甲骨文材料,竟然将一个关键字疏漏,而且一疏漏就是50年。
北京大学葛英会教授:这是这件刻辞出土面世半个世纪之后的一个重大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玉芝研究员:这个发现使牛肋骨刻辞在商代史研究中的价值大增。
郑州商代早期甲骨文的“乇”,与东周时期陶文、金文“乇”“宅”“亳”形成乇声地名链,判明郑州商城是商代第一都——乇(亳)都。
确定郑州商城为商都乇(亳)的重要学术意义在于,校正了汉晋以来学者有关商亳分为北亳(今山东曹县一带)、南亳(今河南商丘一带)、西亳(今河南偃师一带)等不同地望的认识,也为探讨更早的夏文化提供了基础。
2004年,郑州被列入中国八大古都之一。2015年,郑州市在郑州商城遗址为郑州商代遗址发现者韩维周、郑州商城发现者安金槐、郑州商城汤都亳说提出者邹衡立了铜像,以示纪念。
商代早期甲骨文的新发现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夏代有没有甲骨文?如果有,夏代甲骨文对文献中记载的夏王朝与夏文化又会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