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石杰 通讯员孟兆荣
    2020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本该播种一年希望的季节,全国似乎按下了“暂停键”。面临突如其来的意外,全民开启了舍小家顾大家的模式,更是有一些家庭夫妻双双“逆行”而上,奔赴抗疫一线。
    郝刚,男,43岁,中共党员,兰州市城关区环卫局清运队垃圾分类处理场一名普通职工,从事环卫工作已有25年之久。同为中共党员,比他小三岁的妻子,陈亚琼,是联勤保障部队九四O医院的一名护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天看着感染确诊人数飞速增长,听着武汉医疗物资紧缺和医护人员不足而发出的一次次告急,郝刚和妻子陈亚琼与大家一样着急。2月2日,陈亚琼毅然加入了由联勤保障部队九四O医院组建的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带着对孩子、对老人、对丈夫的依依不舍奔赴武汉抗疫一线。
    妻子走后,郝刚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此两人相隔两地相思渐浓,一边担心着病人,一边担心着家人,他送最爱的人上战场,同时承诺你支援一线,我守护后方,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心在一起,我等你回家。
    他们上有父母亲,下有孩子,孩子平常由他们夫妻二人照顾。疫情发生后,郝刚每天的工作也是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无暇顾及自己年幼的女儿,郝刚和妻子多次商量,不能在这个时候因家庭原因影响工作,他们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他们的女儿是一名初一的学生,孩子特别懂事,这让郝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自从母亲走后,她也在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思念和爱,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妈妈加油!
    郝刚每天必须早早来到单位,废旧家具的分类破拆,出行车辆的安全,以及疫情期间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同事一起将废旧家具收运场地清理干净,做好每日的消杀等工作,他也一直奋斗拼搏在自己本职工作的一线。
    “妻子去武汉支援已经快一个月了,目前我能做的就是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不让妻子分心,只希望疫情能快点结束,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归来。”这是一个丈夫最朴实也是最真实的内心。其实,像郝刚这样的小家庭在清运队还有很多,他们平时难得见上一面,一边是家庭的重担,一边是工作的责任,他们抛开家,离开亲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考验他们的不止是寒冬酷暑的煎熬,还有对家人的思念。
    在抗击疫情的路上像郝刚和陈亚琼这样的“夫妻档”并不少见。他们没有什么英雄情节,皆因职责所在,所以义无反顾。
摘自《甘肃工人报》3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