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网络文学作品散发着醇厚深沉的传统文化味道
从古典文学传统来看,纵观中国网络文学优秀作品,儒家仁爱思想、道家浪漫想象,都表现于历史穿越文、玄幻奇幻文等很多门类的创作中。唐诗宋词与历代散文为代表的诗文传统,影响了言情、历史等类型文体表现风格。比如,传统诗文艺术想象与华美意境,塑造了滕萍、天下归元、蒋胜男、顾漫等一大批女性网络作家的写作。洪荒神话、人物传说、典章制度,更影响了奇幻、悬疑、历史、校园等诸多类型。阿菩的《山海经密码》源自《山海经》,将故事背景设置为夏商朝代交替之际,以一个少年的大荒游历,再现历史与神话的奇绝想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典章制度、社会风貌,也较好地展现在网文之中,其中一些优秀作品历史现场感强,行文典雅优美,人物刻画细腻,散发着醇厚、深沉的传统文化味道。
从文学类型与文类笔法上看,中国网络文学也较好地继承了中国通俗文学传统。通俗文学研究专家范伯群教授认为,从冯梦龙到当代网络小说,存在一条市民通俗文学“古今联系链”。这个通俗文学传统主要包括《封神榜》《西游记》等构建的神话体系,以《红楼梦》为经典的情感与世俗生活体系,以《水浒》为特征的底层社会小说体系,以《三国演义》为特征的历史叙事体系等。进而言之,还有以金庸、古龙为代表的现代武侠小说体系,以还珠楼主为代表的奇幻武侠体系等。而《史记》《左传》等史传传统,在战争描写、人性刻画与历史想象上,也影响了一大批网络作家。
中国网络文学对通俗类型文学的继承发展,表现在对既有类型的丰富与开拓,有的网络小说重写西游故事,赋予“西游神话”现代魅力与异彩纷呈的故事。有的作品将中华美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的作品以丰富的收藏鉴宝知识,曲折紧张的故事,吸引大批读者,也传递出对“金钱至上”的讽刺。网络武侠文学也从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为代表的华语现代武侠小说,发展为“国术技击流”“网络新武侠”“科技武侠”等亚类型。
好的网络文学作品不断吸纳传统现实主义笔法与史诗性风格
从新文学传统来看,早期网络文学更多表现为对中国古代文化、通俗文学、民间文学的呼应,同时也表现出对新文学传统的疏离。但随着网络文学不断发育,特别是网络现实主义兴起,新文学的影响也日渐加深。
很多网络现实小说“自我奋斗”的成长故事原型,能看到作家路遥的影响,也是五四新文学“个体自我”价值观的投射。很多网络穿越历史小说,都设置普通现代中国人,穿越民族历史节点,改变民族国家命运,实现自我价值的“逆袭”模式。
传统现实主义笔法与史诗性风格,也被优秀网文所吸纳。阿耐的《大江东去》笔力老辣,气象宏大,以一个大型国企厂长的经历、变化为引子,串起社会各领域上百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深刻再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何常在的《浩荡》,以20世纪90年代改革为背景,再现大深圳历史转型的艰巨复杂,格局阔大,布局精严,人物真实可感,有着丰富的财经知识与厚重的历史意识。阿龙的《复兴之路》对于一代青年创业的酸甜苦辣的描述,齐橙的《大国重工》、任怨的《神工》的工业建设想象与深厚爱国主义情怀,骁骑校的《橙红年代》对当下中国人都市生存的反思,都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引起读者广泛共鸣。
这些网络现实主义作品,多具“大河小说”气质,篇幅颇长,内容丰富,反映社会现实诸多领域,在人性深度、历史意识与现实宽广度上,继承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典型化特征,又对其多有创新。目前,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它不但成为网络文学克服自身过度封闭化与虚拟化的武器,也成为积极引导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