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下的中国,很多人穷,可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是吴冠中先生对美育的呐喊。
木心先生曾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因为美,我们才可以继续前行。
01.
武汉有一个网店店主,她对断舍离上瘾,刚搬进了247㎡的新家时,每隔10天就要扔一次东西,陆续扔掉了大大小小500样东西,最后家里只剩下9件家具。
她现在购物的原则就是,每买一件进来,就会舍弃掉同类的一件物品,这样才能达到总量平衡。
看到她空无一物的家,有人羡慕这种轻松的生活状态;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太现实。
物道曾经采访过一位叫黄庆军的摄影师,他把一些普通人的家当摆到自己房子前,用镜头拍下。
除了生活必备的锅碗瓢盆,江南古镇人家里有一箱古籍,民间艺人家里堆满表演道具……
或许每个家里都有需要整理的杂物,人生也有需要整理的负担。怎样的断舍离才适合中国人?
02.
过去中国匠人认为造物最高境界便是“物以载道”。
一件好的器物,能够反过来引导我们找到未来生活的模样。
对于“买”,应当挑剔地买,认真地用。就像挑剔终身伴侣,在其身上感受到一起生活的冲动。
如柳宗悦所言,“器物因被使用而美,美则惹人喜爱,人因喜爱而更频繁使用,彼此温暖相爱,共渡每一天。”
较之舍弃,中国人认为的是“物尽其用,物尽其美。”
中国有一门化残缺为美的传统手艺,叫金缮。以天然大漆粘合缺口,再敷上贵重的黄金,把原本的那道伤痕,变成光透进生活的地方。
中国人对旧物的不舍,不只是留恋回忆的温度。
不论过去或好或坏,懂得直面,才是真正的放下。即便是昨日击伤自己的石头,拾起来便是往后反抗生活的勇气。
物欲追求很正常,但不要昏心 。
《中国奢侈品报告2019》显示,80后90后占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71%。但同时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
人对物质有欲望很正常,尤其是年轻的时候,生活本来就是由“想要”构成,有了追求的执念,所以一直往前走。
但以透支去追求虚荣,过着不属于自己的生活,这种物欲只会把人困在苦闷的漩涡里。
03.
盲忙是现代人最大的通病,想要的很多,但没有一样是真正想追求的。
越高贵的人,越朴素: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现,人情淡始长。
舍弃,为了把精力留着追求心中挚爱。
断舍离,不过是叫我们在拥有和舍弃的一次次选择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跟风或者强迫自己断舍离,何尝不是一种执着?
断舍离也好,其他生活方式也好,不过是让我们活得舒心,那又何必在乎扔与不扔。
来源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