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延伸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出于一个深刻的思想“疑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经解决、无须多虑的“常识”问题,但实际上,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不断追问的重大问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来看,马克思就是在不断追问什么是哲学的过程中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而后辈的马克思主义者、学者又是在不断追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或者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或者误读、曲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因如此,杨耕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要解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回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把握马克思的心路历程,把握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变过程,从而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的真谛,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在何处以及在何种问题上深化、发展了,在何处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被误读、曲解甚至被“各取所需”“借题发挥”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源”于西方传统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在杨耕看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西方哲学史的流程中,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传统哲学的关系,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划时代贡献。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现代西方哲学的背景下,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同源”而不“同流”,从而把握二者的同与异,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为什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真理和良心”。
哲学思维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成果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新的哲学形态,一种创造性的哲学一定会突破从哲学到哲学的局限。杨耕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创造性的哲学。在重读马克思的过程中,他不仅进行了政治经济学“补课”,而且进行了当代社会发展理论的“补课”,深入研究了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