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8|回复: 0

 李荣融在任挨骂退休受捧说明啥?

发表于 2010-9-3 15:19: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背景:执掌国资委7年的李荣融退休,媒体纷纷对他发表任后评价,“称职”、“干实事”、“实干领导”、“功成身退”等关键词成为评价主流,各种版本的“李荣融经典语录”也在网络上传播。

  燕赵都市报发表晏扬的文章:李荣融在任之时可没有这样幸运。近年来,国资委及其领导的垄断国企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对垄断国企、国资委乃至李荣融本人的批评不绝于耳,恨不得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仿佛视他们为眼中钉、肉中刺。李荣融那句著名的话就是最好的写照:“我想不明白,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国企搞好了,你们怎么还骂呢?”在任之时收获的是批评,退休之际收获的却是赞誉,这种反差颠覆了我们的传统。中国人评价官员的传统似乎是,官员在任时极力说好话,离任之后才对他多有指责。所以,面对李荣融的“任后评”,不得不感叹时代在发展,观念在进步,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官员并敢于表达不满。同时,人们批评某位官员,纵然恨不得说其一无是处,也并不表明人们对他的优点和功劳视而不见,只是,就像老话说的,“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李荣融的“任后评”对于现任官员显然具有某种借鉴意义。作为官员难免受到舆论批评,有些官员可能很生气、很委屈:你们怎么光盯着我的缺点和错误,却没有看到我的功劳和苦劳呢?实际上,你的功劳和苦劳人们看到了,也记下了,只不过,做官员有点功劳和苦劳是应该的,存在缺点和错误却不应该,就应当受到批评。请相信,只要你真的劳苦功高,人们总能找到机会予以肯定和赞扬,李荣融的“任后评”就是很好的例证。反观有些政府部门和官员,平时倒是没人敢批评他们,而当他们离任之时,也绝不可能收获人们由衷的掌声。

  小蒋随想:一些人在述职时,总会说“虚心接受领导与群众的监督与鞭策”。什么叫鞭策?就是时不时就要被“敲打”。如果群众真的将此视为“实话实说”,就太没眼力价了——领导批评下属,那叫“体现权威”;若是群众批评干部,搞不好就会成为“以下犯上”。君不见,一些群众批评干部后遭遇打击报复、甚至被戴上诽谤领导的大帽。所以,某些干部口中的“虚心接受”不过是客套。李荣融在任时之所以挨骂,是因为一种“成也萧和,败也萧何”——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实现巨额利润,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垄断;垄断反过来又阻碍了公平竞争,提高了整体的社会成本。央企确实赚取了巨额利润,但央企每年仅仅上缴5%-10%的利润,很难体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这一层面来说,坊间的“骂”是对事不对人。当李荣融卸任,不再涉及事务与权力,成为一个退休老者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也转向其个人。换言之,人的能力终归是有限的,国家的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人们对“李荣融时代”对国企的贡献、为国企未来发展打下的基础还是肯定的。问题归问题,成绩归成绩,在任说问题,离任谈成绩,这体现出百姓的心中有杆称,公道自在人心。李荣融所处的环境与某些地方领导也有很大不同。李荣融官至部级,但他的权限只在国资管理范畴,身居高位更被各方瞩目。再看一些地方官,虽然级别没有那么高,但“山高皇帝远”与地方一把手的位置,使得权力触须四通八达,可以便利地和方方面面“打招呼”,甚至是以权压法,这也是群众“因言获罪”的根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