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20|回复: 1

发表于 2010-9-3 16:45: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秋叶静美,秋风冷峻,秋天的故事更悄然而悲怆;华灯初上,当苍莽的夜色代替了白昼的喧嚣和嘈杂,我躺在萧瑟的草地,等河风吹袭我疲惫的身躯,吹翻陈列在潜意识中的那张泛黄的书页,将那一纸层层叠叠的悲伤文字席卷;淅淅沥沥的宋体,被拼接成一幅凄绝的血红画卷;拼接成,一段此起彼伏的乐章,仿佛是《康康舞曲》的热情奔放,却戛然而止,舒缓而雄浑悲壮!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的秋风,与“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翠绿”的秋雨相伴;满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秋情,在苍穹下洒落纷纷扰扰的秋意。这“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秋意,引多情之人联想,大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感。

  斑斓霓虹,碧波潋滟,争奇斗艳的光影,散落在我们的视线周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灵性化作一道暖暖的光晕,将城市的夜幕囊括其中,如同黑色的明珠闪烁着釉色,尽显阴郁之美。

  华丽,是今夜的轮廓,而记忆的轮廓,却是斑驳。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开花落几春风啊,常春藤也枯死在干燥的秋风中,曾经嫩绿的繁枝,鲜艳的花瓣都脱去了美丽的衣妆,这衣妆埋入了泥土,等待季节的缓慢摧残,彻底地腐败……此情此景,风华不再,我不由得黯然神伤,为何自己春梦不再,原来是心态被这人情世故摧残,断了念想。心入秋了,还需苦熬过寒冬,像墙角孤零零的一簇杂草,背负压弯脊梁的积雪,等春姗姗来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残,却不愿满地伤,它抱死枝头,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气节,也许只有菊花自身才能领悟。

  塞北风光,鹤唳苇荡,戈壁冰霜,汉风前唐,浩瀚无双,浑厚雄壮;曾经的文明历经沧桑,化作璀璨的过往;化为西域敦煌,那一片被细腻雕琢的石窟壁画。只是历经了千秋万代的时光,在崇山峻岭间,漆色失去了原有的鲜亮,被世人渐渐地遗忘!直到重新发掘,却发现,剥落的其实是历史的印象,再也寻觅不回的印象……

  秋色,无数的诗篇,无尽的华章,无限宽广了对你的想象,于是所有诗人,都欣然赴笔,寂寞地争唱,楼台车仗,不过是时间的屏障……

  当我肆意流浪,寂寞吟唱,在青石板街上拾起落红一片,在烟雨红尘中轻盈地走过,不带走一丝惆怅;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此时此刻,虽是诗意盎然,却不轻易写下一首诗篇,因为这秋色太浓重,怕再美的诗句也显单薄……

  当我谈笑落笔,写下秋色里的一点烂漫;写下那让我魂牵梦绕的女人与她的一笑一颦,虔城正是深夜,月色朦胧,此时此刻,虽是诗情泛滥,却不轻易写下一首诗篇,因为这氛围太瑰丽,就像一种不合理的奇迹,甚至不存在于诗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3 16:59:36 | 查看全部
喜欢秋天的风景,喜欢关于秋的文字。谢谢黄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