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 08:50:38
|
查看全部
提炼出深刻的题旨后,你还得借助浅近的语言将它表达出来,这委实不是一件易事。言近旨远,实际上是有人所称的“无技巧”。若非作者技艺炉火纯青,则极难达到此境。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③,所讲的也就是言近旨远来之不易。技巧,说到底,是生活的赐予。为此,你要到广阔的天地去,拜劳动人民为师,向他们学习作文之法。一是学习其语言。高尔基曾经称劳动人民是位居第一的诗人,说他们创造了一切伟大的诗篇。劳动人民创造了生活,也创造了大量的浅显的生动的语言。你要随时把从他们那儿获得的浅显、生动的语言聚集起来,为你的大脑——艺术加工场提供材料。
二是虚心听取他们对你作品的意见,不断锤炼语言,使之“平易近人”。宋人惠洪《冷斋夜话》记载:“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白居易的诗“言浅而思深”,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作诗善于听取群众意见,不断锤炼语言。倘若我们也能像白居易那样,多向群众请教,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不断锤炼语言,则不难使自己的作品言近旨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这里尚须一提的是,既然“言近”与“旨远”是统一于作品之中的,那我们写诗作文就得二者兼顾,不可顾此失彼。一方面,要追求艺术表现的浅显,少援引成语典故,不用华丽的词藻及诘屈聱牙、晦涩难解之语;另一方面,要追求主题思想的深刻,切忌平庸、淡而无味,因而要避免在作品中使用干巴巴的标语口号式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于质朴中见厚意、于平淡中见深情的言近旨远之作。
注释:
①清•王夫子:《姜斋诗话》卷下,《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上册,第8页。
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③《题张司业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