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63|回复: 0

人民网评:稳就业是稳人心,刻不容缓

发表于 2020-4-2 06:17:0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当前就业形势怎么样?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有哪些就业创业支持?新的就业增长点在哪里?随着疫情过去,各行各业逐步复工复产,稳就业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一定冲击,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也受到波及。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两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出现了下降。这提醒我们,在继续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采取适当方式促进就业,让群众得以安其职、乐其业,已经刻不容缓。

        当前,以武汉市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我们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果。在维护好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的基础上,理应逐步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要做好“六稳”工作,这其中,稳就业是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更重要的是促进就业能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新回到正常轨道。

        稳就业要抓住主要矛盾、针对重点人群。比如在复工复产政策上,不得因审批、备案不及时等延缓企业复工,应因地制宜取消外地人员返岗的不合理限制;又如在大学生就业方面,支持利用视频招聘、远程面试、精准撮合等办法,做好求职招聘的对接服务;再如在农民工返岗方面,提倡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就近上岗、适当补贴,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千方百计地稳住广大人民群众的“饭碗”,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多“饭碗”。特别是,今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复工复产、外出务工关乎贫困群众的收入,更关乎脱贫致富的进程,只有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才能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致富。

       稳就业要先稳企业。一段时间以来,为支持复工复产,各级政府、各部门积极为企业提供帮助,从推出助企惠民政策到简化办事手续,从减税降费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政策 “工具箱”可谓是丰富多样。以中小微企业为例,目前全国已向4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12亿元,惠及职工2426万人。只有多措并举,营造好优良的营商环境,才能滋养企业成长壮大,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企业在如此关键阶段仍出现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实在不是我们愿见到的。近日,北京市人社局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8家用人单位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其中北京麻辣诱惑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单位被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按时发放员工工资,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只有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才是全面复工、全面稳产的应有之义。疫情面前,我们能够理解企业的难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困难,既要及时和员工做好沟通,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不能以一副“你爱去哪告就哪告”的泼皮心态处事。

        受疫情影响,尽管稳就业的任务艰巨繁重,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就业的基础条件也就没有改变。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人们已经在数字生活中体会到互联网等科技对就业的“重塑力”。无接触商业、线上问诊、共享员工、混合销售等“互联网+”商业模式,正在催生更多就业机会、产生更多新职业。这既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契机,也是职业发展的巨大蓝海。

        面向未来,在推进“互联网+”行动中促进创新创业继续发力,激发全社会的活力和潜力,不断培育更多经济新形态,以稳就业来稳人心,必将迎来新增长点竞相迸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