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 08:28:07
|
查看全部
注重沟通民心民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的人身体进入了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旧时代,习惯于用旧眼光观察新事物,维护多边主义与推行单边主义的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上的较量一直存在。我们需要发出强有力的正面主张,让世界明白中国的发展终归是为了广大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让世界更公正、更美好。我们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需要注重沟通民心民意,获得更多理解和信任。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理念方法,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
阐发中国精神。现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不仅关注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也关注不断发展的中国将如何影响世界。看到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或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或出于强权政治的傲慢,别有用心地套用西方一些国家的发展逻辑来歪曲、抹黑中国。人类文明源远流长,国强必霸不是历史铁律。那些用落后、狭隘、片面历史观揣度世界的人,既看不到历史的进步,也看不清时代的潮流,更看不清人类的未来。改变他人的偏见不能只靠批驳和辩解。我们需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更有说服力地阐释中国的意图和目标,把叙事重点更多放到展现中国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行动上去。我们要积极尝试用中国的理论、视角去诠释国际问题、世界趋势,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支持。
形成传播合力。一国的国际形象是立体和多维的,要鼓励各行各业和各个社会群体广泛参与到对外传播中去。积极构建大外宣格局,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形成官方和民间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外宣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相结合、机构和个人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对外传播体系。在深化专业和战略层面对外传播的同时,也需要扩大人文和公众层面的对外传播,大家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宽领域、多角度的完整叙事。加强对外传播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让不同人才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框架下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最大传播合力。
增强亲和力。讲好中国故事,既要讲好中国制度故事,也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有时候,一个小故事就可以把很多问题都说明白。我们的故事很多是讲给外国民众听的,因此故事中也可以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可以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和话语表达,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努力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可以从中国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出发,用国外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的途径和方式,讲述真实生动的“中国生活”,让他们从中了解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个不断改革创新、持续扩大开放的中国,一个矢志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不愁没有好的国际口碑。我们需要把握好自身,修炼好内功,更加出色地推进对外传播工作,为实现提高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作者为外交部原副部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02日 09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