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8|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老师)教师节变味,演变成送礼节的几大原因

发表于 2010-9-4 10:08: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是一年教师节。朋友打电话问我要不要送礼给老师。她说女儿班上有不少家长给老师送了鲜花、卡片、化妆品、购物卡等,如果自己不送,老师会不会亏待自己的女儿?我一时语塞。说实话,自己也有过这方面的困惑。
  想起自己上学的时候,从未想过要宴请老师或给老师送礼。自己用心读书、考学,在老师的眼里一直是个听话乖巧的女生,因而总能得到老师的表扬。班上的学习尖子生都坦然接受着老师特别的关爱,没有谁为该不该给老师送礼而头疼。如今,家长宴请老师司空见惯,逢年过节请客送礼大有盛行之势。教师节也变了味,逐渐演变成了送礼节。
  这种社会现象的产生,归根结蒂,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社会风气熏陶,花钱能办事的思想较为普遍。不可否认,现行社会持有“有钱能使鬼推磨”、“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金钱就是敲门砖”观点的人不在少数,花钱能办事、办好事在他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由此衍生而来的,就是请客风、送礼风大行其道,人才竞争、职务晋升、评优晋级、子女升学等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其公正性、公平性受到公众的普遍质疑。
  二是家长爱子心切,希望得到老师特别的关照。目前家家户户都是独生子女,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望子成材的迫切心情主要表现就是不惜重金为子女选择最优化的教育。不少家长从幼儿园开始就为子女选班级、选老师、选座位、选同桌。择校风、择班风、择师风愈演愈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为使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青睐,请客送礼,谄媚老师就不足为怪了。
  三是部分教师奉献精神缺失,贪图金钱和物质利益。在喧嚣的物质社会,一些教师不再满足于做清贫的教书匠,变得急功近利,搞第二职业、有偿家教、在社会上兼职补课、以职谋利等。对于家长的请客送礼也习以为常,来者不拒,大方坦然地接受。应该承认,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好的,大多数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令人感动和敬重,只是个别教师一切向钱看,谋取私利、不讲奉献的行为给教师的整体形象抹了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家长请客送礼风的蔓延。
  如果任由此风蔓延,我想最为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物质第一、金钱至上的观念就会在他们的思想深处扎根,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在他们心目中大打折扣,孩子犹如一张纯净的白纸,不知不觉中染上了世俗的印记,看社会、看问题的方式就会趋于世俗、偏激,容易戴上有色眼镜。另一方面,任由此风蔓延,也将直接导致教师收受礼物的习惯和坦然,助长教师的以权谋私行为,进而损害了教育行业的风气和形象,影响到教育的公信力和约束力。因此,这一问题不可小觑。
  当然,教师节到了,家长和学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寄一张贺卡,送一束鲜花,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未尝不可,但如果将教师节演变成家长的送礼节,家长在送与不送、送多送少之间徘徊攀比,这就属畸形和不正常现象了。其实,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内因是关键,孩子自己的努力至关重要。教师关照与否,至多起到一个外因和助推器的作用。家长一定要摆正观念,多督促自己的孩子加强学习,而不是将希望全部寄托于老师的关照,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呵!


        来源:东北网-教育频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