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31|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老师)托管机构的“身份之困”

发表于 2010-9-4 10:15:4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s01_attpic_brief.jpg
▲不少学校周边都能看到类似的托管班招生广告。



        “学生之家”、“寄膳园”、“家教园”、 “少儿服务中心”等私人开办的学生托管机构在市区多数中小学的校园周围比比皆是,寄膳托管人数多的达一二百人,少的只有三五人。它们存在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社会需求,但十多年来却一直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也没有行业规范标准。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每到学校开学,放学早的无人看管孩子就成为不少双职工家长们头痛的问题。早在上世纪末,就有人瞄准了家长们的这个需求,办起了各种为孩子们提供餐饮、接送、辅导作业等服务的托管机构。10多年来,这个行业的存在免除了很多家长的后顾之忧,但其本身却仍属于身份模糊的“黑户”。
       坎坷的“办证路”
       早在1999年,王璜就在丹霞小学附近办起了一个名为“金霞少儿服务站”的托管机构,雇了一些后勤人员和教师为小学生们提供午餐、辅导作业等服务。这属于我市最先开办的托管机构之一。王璜前往市教育局办理相关证件,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认为这一类机构主要业务是照看学生和提供餐饮,辅导功课是一个次要业务,应该属于餐饮类。王璜于是到市工商局办了登记。
        第2年,适逢全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龙湖区金霞街道作为我市社区建设的一个示范点,各项社区工作都较为完善。王璜便把“金霞少儿服务站”挂归金霞街道管理,改名为“金霞街道少儿社区服务中心”,还到市民政局去办理了“社区单位服务证书”,算是“找到了婆家”,明确了身份。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市民政局为了打击同样曾办理了“社区单位服务证书”的“黑中介”,把此证书给回收了。王璜只能再次前往市工商局登记,可这次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认为社区服务中心应该归民政局管理,不再给予登记。王璜现在的“金霞街道少儿社区服务中心”有近20名员工,学校上课期间,这里是100多名小朋友的“第二个家”。“其实办托管机构利润是非常低的,责任和风险又非常大,而由于没有明确的身份,我更是一直悬着心在做,很不踏实。”王璜告诉记者。
       遍布的“麻雀寄膳点”
       据了解,像金霞街道少儿社区服务中心这样规模比较大的托管机构在我市其实为数不多,普遍存在的是一些中小规模的托管点。记者走访发现,小型托管站大多藏身于学校附近的居民楼,有些是租用民房,有些是自家房子,把房子稍作改装,请上一两个保姆,便开始招生了。由于空间有限,大多只招三五个小孩,有的也有十来个。举办者有幼儿园老师,也有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还有一些中老年阿姨利用空闲替人照看孩子。陈阿姨是一位家庭主妇,有套约一百平方米的房子在桂花小学附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照顾读初中的儿子的一日三餐。近年来她家附近办起了好几家寄膳园。“为几个孩子做顿午餐,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一个月可以赚一千多呢。”陈阿姨觉得自己的菜做得不错,又有高中毕业的文凭,辅导小学生写作业难不倒她,于是也在家里办起了寄膳园,“现在找份工作不容易,开寄膳园不用离开家,还可以顺便照看自己的孩子。”她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需要租用场地和雇员工的中型托管机构是最难“生存”的,其硬件设施、师资等条件没法和大型托管机构比,价格又没法像那些利用自家房子开办的“麻雀寄膳点”那么低。尤其是寒暑假的时候,学生骤减,场地租金和员工的工资还得照付,很少能够维持收支平衡。“这使得很多托管机构都只能维持两三年,如2001年至2003年新开了不少,但2004、2005年就倒闭了一大批。”该业内人士分析,“这十几年来,很多托管机构被市场淘汰了,但同时又有不少新的进来了”,由于这个行业几乎没有什么门槛,造成了“大浪淘沙”与“雨后春笋”现象并存,现在全市大大小小的托管机构加起来,有几百家。
        亟待明确“身份”规范管理
        自从学生寄膳托管行业在我市“诞生”以来,媒体多次报道,市、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多次通过议案提案等途径提出规范该行业的建议。市人大代表王伟忠曾提出,学生寄膳这个行业的经营范围涉及了教育、工商、卫生、安全、消防、交通等方面,由于没有明确由那个部门管理,也没有行业规范或标准,这个行业的管理基本处于真空状态,规范管理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有了规范管理,对社会、对学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利。学生、寄膳双方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家长、社会也就可以更加放心。”他建议我市应利用特区立法权优势,参照教育部令第14号《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汕头实际,出台《汕头市学生校外寄膳机构管理条例》,加强对该行业的管理。而在条例出台前,应由工商部门对学生寄膳点全面进行清理、登记、注册,符合条件的发放相关证件。卫生、物价、消防、教育等相关部门同时对食品卫生、价格、消防、活动场地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不符合规定的停业整顿,从根本上杜绝当前有的学生寄膳点脏、乱、差的状况,切实保障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和身心健康。
        作为托管行业的资深人士和龙湖区政协委员,王璜也呼吁政府尽快出台规范这个行业的相关法规,“可以像对培训机构的管理那样,设立一些场地面积、师资水平等硬件和软件方面的“门槛”条件,符合条件的就可以办理办学许可证。”他还建议应该确定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托管机构的主管单位,对其进行卫生、消防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并可适当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我认为托管机构应该定位为民间非企业团体,由民政局给予发证。”

        学生托管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家长需要而产生的一个行业,随着 “双职工”家庭和“三口之家”小家庭的增多,对这个行业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近年来很多城市出现了类似的行业,但其管理之道却还在摸索之中。去年深圳曾关掉了一大批托管机构,结果却引来了很多学生父母的抗议。这反映了社会对于这个行业的强烈需求,也说明政府对于这样的机构不能仅仅是“一关了之”,而是应该设立标准,引导行业的规范发展。
(责任编辑:许少丽)
        来源:汕头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