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20-03-27 10:56:01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坐在书房里,我经常有一种富足感。即便从现在开始不再买书,满满两面墙壁的书,也够看到80岁了。但是,不买是不可能的,它可能像爬山虎一样,爬满每一面墙壁。
几年前在城市的角落买了一套小房子,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理想居所。客厅是书房,有一面墙的书,有一张巨大的书桌;有一间卧室也是书房,有一面墙的书,和一张小书桌。还有一间卧室,我用来睡觉。今年过年前买了一个蓝牙音响,偶尔可以制造点声音。前天和朋友聚餐,他从郊区过来,给每个人带来一束香雪兰,我拿回来插进花瓶,放在书桌上——上午的阳光会照到书桌,充满生机。
每天早上,我会为自己做一杯咖啡,然后是看书和写稿;下午,则是喝新采的春茶,继续看书。春节过后,很多人都过着居家的生活,据说不少人都寝食难安,生物钟也紊乱。读书人在平常都被人鄙视“百无一用”,现在有书的陪伴,却能心平气和。有一次出门取快递,新买的书,拆开把书拿在手上,保安装作关怀:“现在没事,正好看书呀。”“不是没事呀,我很忙,忙着看书。”这就是读书人的矫情。他不知道,一个人在自己的书房里,确实可以忙到满头大汗。
拥有一个书房,是我小时候的梦想之一。我爸曾是初中老师,在宿舍里有一个书箱。他没有买书的习惯,也没有买书的钱。箱子里的书,都是没收学生的。箱子被他用一把锁给锁住,我经常想办法骗到钥匙,从里面拿书带到学校看,然后又会被自己的老师没收。
后来,我怀疑这可能是我爸故意的,正是因为那些书被“禁止阅读”,我才那么有热情。每次读书都有双重的紧张,既为书中人物的命运担心,又怕被父亲发现箱子里的书少了,而他似乎从来都浑然不觉。现在的父母给孩子买书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孩子的阅读欲望或许就没那么强了。
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就想拥有书房了,虽然对买房子没任何概念。读大学的时候,我开始买书,辗转多地,所有书一直跟着自己。等我在成都工作,我的书已经要两个小书柜才能放下。每次搬家的时候,都感觉愧对师傅,因为搬家公司关心的是“有没有大件”,书不算大件,装书的袋子却是最重的,每次我都是和搬家师傅一起,挨个搬那些沉甸甸的编织袋。
最近一次搬家,我用了几十个纸箱子,把书都运到现在的书房里,终于安下心来,在未来10年,可能都不会再搬家了。想一想这么多年,只有这些书是永远陪着自己的,不离不弃,只要你愿意阅读,永远都能给你提供帮助。如今他们也算是有了体面的“居所”。
我始终不能成功地为自己的藏书进行分类,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相信自己不会有那样的耐心和体力。但是,书的摆放也不是毫无章法。商务印书馆那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可以占两格,有好几种颜色,一直都是在一起。其他的书,设想是按照作者分类。鲁迅和卡夫卡全集,胡适和余英时文集,都是一大套,很壮观;以赛亚·伯林、苏珊·桑塔格、米歇尔·福柯、萨义德……因为自己都读过,每个人的作品也能归到一起,至于其他的,就比较随缘了。
这当然是凌乱的,就像是一个世界。但是搬进来几个月后,我已经大致知道每一本书的位置。春节前有一天想读波德莱尔,在几分钟内就把《恶之花》《巴黎的忧郁》和《一八四五年的沙龙》找了出来,它们在不同的格子内,紧接着看本雅明的书,又很快找了出来。其时已是深夜,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就像小时候和伙伴玩捉迷藏获胜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