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6|回复: 0

让绿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亮丽底色

发表于 2020-4-6 10:51: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希望乡亲们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好生态前提下,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浙江考察时如是说。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安吉县余村。15年前,他就是在这里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5年来,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村人靠着挖矿山、建水泥厂,生活富裕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山体大面积破坏,环境污染严重。2003到2005年间,村里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开始封山育林、保护环境。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余村考察,充分肯定了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的做法,并为余村指明了绿色发展之路。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余村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近5万元。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余村发展绿色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实践,生动诠释了这一发展理念。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这一深刻认识蕴含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它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通俗表达一脉相承,生动阐明了生态与经济、生态与发展不是互相对立、彼此排斥的,而是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优质生态环境具有稀缺性和独特性,本身富有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说,“绿水青山”里潜藏着取之不尽的宝藏和增收致富的希望。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深刻认识揭示了发展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保护良好生态是发展的前提,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历史上,欧美一些老牌工业国家大多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路线,对世界环境的破坏和恶劣影响至今仍未消除。我国人口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限,必须避开发展陷阱。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矢志不移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切实保护好“云山苍苍”间的那一抹青色,“江水泱泱”里的那一片绿意,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信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坚持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一定可以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把生态效益更多、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绿色成为新时代发展的亮丽底色。(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