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婧璇 关启睿 2020年04月11日00:25
“岁数大了,在书房的时间多了一点,文学自然就回来了。不是我想写小说,是小说找我写它。”在新作《俗世奇人全本》首发式上,“回归创作”的作家冯骥才这样说道。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系列小说,自推出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喜爱和推崇。评论界认为,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俗世奇人》,回到传奇志异的小说传统,回到地方性知识和风俗,于奇人异事中见出意趣情怀,于旧日风物中寄托眷恋和感叹。
“我画他们很来劲儿”
对于冯骥才而言,《俗世奇人全本》的写作过程可谓充满传奇,原因在于这一系列作品的创作前后持续26年。早在1994年,他于《收获》“市井人物”名下刊出了这个系列中的《苏七块》《酒婆》等7篇;新千年伊始,再添《刷子李》《泥人张》等11篇;2015年,又完成《狗不理》《燕子李三》等18篇并亲自为之绘制插图;2019年,他继续创作了《大关丁》《弹弓杨》等18篇“俗世奇人”新作。于是便有了这本《俗世奇人全本》。相较于之前的内容,此次新添加的18篇,篇幅比以前更长一些,因此,书里对于人物的刻画及生活场景的描述更加丰满及更有想象的空间。正如作家邱华栋所说,这本书从早年的“非全本”到现在的“全本”,横跨很多年,它的影响力也是持续滚动发生的。在邱华栋眼中,冯骥才是真正的俗世奇人、大雅高人。
为了此次《俗世奇人全本》的出版,他还专门画了漫画式的插图。“画插图很过瘾,天津人跟别的地方的人不一样,我画他们很来劲。”全书54篇,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做成一张扑克,54篇正好组合成一副扑克牌,对于这一出版创意,冯骥才很是满意。
冯骥才的家乡天津作为码头城市,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地方,一个“土洋结合”的地方,特别是在上世纪初,这里各色人等集中居住着,有老外、有达官贵人、有没落的贵族及市井百姓,所以这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土地上出现了很多奇人、异人。这些干着各种行当、有各种绝活的人,透过冯骥才的笔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文学评论家潘凯雄看来,《俗世奇人全本》每一篇都很有特点,“非常有文化价值,也非常有史料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