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3|回复: 1

张敬华:我们没有医术,但我们有技术

发表于 2020-4-12 21:11: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每天4台。
  这是疫情发生之前,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PHPD型货车日产量。
  疫情发生后,因为返岗人员比正常情况下缺少了三分之一,这个数字降为3台。
  然而,作为一家常年向国外出口货车车厢的企业,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不仅维护企业的名誉,更是维持企业的生命线。
  春节假期后,本应重新隆隆作响的厂房因为疫情防控一片寂静。2月中旬的时候,张敬华接到了企业的电话询问:能否返岗上班。
  “能,必须能。”焊工张敬华坚定地说。
  作为企业的老员工,她深知,此时已经比往年晚开工半个月,而各种即将到期的外方订单并不会因为国内的疫情而有所推迟。一旦违约,等待企业的将是高额的违约金甚至是失去合作的机会。
  2月17日,张敬华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单位。
  每天8时上班,她7时就到岗。虽然没有被安排,但46岁的张敬华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做起了她本不用参与的消杀工作中。向地面喷洒消毒液,用抹布擦净各种机床、案台和休息区。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大约50多分钟。
  早上8时开始,张敬华投入到焊接工作之中。
  本来每天一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被她压缩到了不到一个小时。
  按照齐齐哈尔市的统一要求,疫情防控初期的下班时间必须控制在每天下午4时30分,为了保生产,张敬华和同事们周六周日全都在厂内加班。
  “我们生产的矿石车都是出口澳大利亚的,铝合金材质,对焊接要求比较高。”张敬华告诉记者,和国内的黑色铁路货车相比,这些出口车不喷漆,因此一旦焊接上出现一点儿问题,哪怕是一个火花飞溅出去,都会在车体上留下一个明显、难看而又很难去除掉的疤痕。
  “必须一次性做好。”这是张敬华对自己的要求。但作为中国中车技能专家,她不仅要自己完成好工作,还要给比她小20多岁的年轻人做技术指导。
  “我们没有医术,但我们有技术。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焊好每一道焊缝。”张敬华总是反复说着这句话。
  “我们不是医生,不能冲到防疫最前线,那么我们在后方,就要用每一道完美的焊缝让祖国放心。”张敬华告诉班组里的年轻人,“我们生产的是国际上最高端的货车厢,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绝对不能给国家丢脸,给企业丢脸。”
  为了万无一失,她更加详细地为年轻焊工们指导每一种车型、每一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避免失误的方法。
  记者从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了解到,自复工复产以来,出口澳大利亚GWA公司134辆煤炭漏斗车、出口必和必拓公司的278辆矿石车首批10辆都已经按时交付运输环节。
  “这也得益于公司从顶层进行的设计协调。”张敬华告诉记者,复工复产后,企业通过与她和其他高技能人才的深入交流,对生产流程进行了反复调整和测算,将上下游衔接的工序进行了重新调配,优化生产方案,使得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外地返岗职工逐渐增大,情况也在好转。
  如今,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货车分厂PHPD型货车日产量已达到了6台。(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世光)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21:12:13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