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8|回复: 0

小学生错峰吃饭不在形式在效果

发表于 2020-4-13 10:39: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京报评论张贵峰

近日,一段“小学生错峰吃饭”的视频火了。视频中,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一个吃饭,一个戴着口罩坐在一边看着。网友纷纷调侃“这画面太残忍”。

一半学生开心吃饭,另一半学生则在一旁端坐,看着“流口水”……这样的“小学生错峰吃饭”场面,着实滑稽。

从疫情防控角度看,如此这般的“错峰吃饭”,实际上根本起不到什么防控作用——尽管吃饭“错峰”,但所有的学生事实上仍处于一种密切接触的聚集状态,并没有因“错峰”而拉开相应的社交距离。

而相关学校之所以要采取诸如“错峰吃饭”这样的措施,根本目的和初衷,无疑是实现“避免密切接触”、“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的疫情防控要求。但实际效果显然南辕北辙。

尽管针对“小学生错峰吃饭”,涉事方已给出了解释——“因为降温,那一半临时取消了户外活动,回教室等待”,但这样的解释,恐怕仍难以证明“错峰吃饭”的合理性。

一方面,虽然遇到临时天气情况,学校方面完全可以将另一半学生安排到其他地方,而不是跟吃饭的学生坐在一起。

另一方面,即便是正常的“错峰”,事实上仍很难真正完全做到确保学生在学校期间“避免密切接触”。

相比吃饭,在上课上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密切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显然更长、更多,单凭一个简单孤立的“错峰吃饭”,势必很难全面充分实现“错峰”的防疫初衷,甚至难免沦为一种流于表面、缺乏实效的“错峰形式主义”。

所以,如果疫情防控仅仅局限于“错峰吃饭”这一项,而在其他方面没有采取更有效的防控措施,“错峰吃饭”的价值可能微乎其微。更何况“这边吃那边看”式的“错峰吃饭”就更没有任何效果了。

诚如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的,要“及时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这也就是说,新形势下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其实并不是要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的“为严而严”,而是要确保相关防控措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产生实际效果为目的。

有鉴于此,像“小学生错峰吃饭”这类看似严格,事实上并无实质意义的做法,应该得到及时矫正。其他地方也宜以此为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