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16 17:51:47
|
查看全部
1.从“土里刨食”到“田里淘金”:农民种粮热情不减
【案例】
空中植保飞机轻盈作业,地面智能喷灌机水花四溅,无垠的碧绿麦苗随风摇曳,一幅现代农业“春耕图”在山东高青县木李镇广袤的田野上徐徐展开。木李镇乾旺村种粮大户茹会站在地头,看着来回穿梭的机械,泥土的味道混合着麦苗的草香扑鼻而来。老茹欣喜地说,去冬今春风调雨顺,今年他家的小麦还会增产。丰收在望,对这位种了一辈子粮食的老农民来说,这就是最幸福的时刻。
高青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是全国产粮大县。围绕“优质粮食工程”,高青县精心实施50万亩品质原粮基地县项目和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服务模式,统筹做好粮食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让种粮更专业、更智能、更简单,让种粮成为农民眼中最有“钱途”的产业。
正是看准了国家稳定粮食生产的大趋势,身为乾旺村党支部书记的茹会对种粮情有独钟,在村里带头领办了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也越来越高,而单位成本却越来越低。回想以前,年轻力壮的茹会与妻子辛辛苦苦操持着家里的十几亩口粮地,费心费力不说,产量还很低。“这都是托了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的福。”
茹会说的社会化服务,正是中化高青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技术服务中心。以将高青打造成整建制优质粮食订单生产基地县为目标,这个中心正着力在全县打造“MAP”镇、“MAP”村,可为农民提供从良种供应、耕种播收、化学防治、订单回购到粮食仓储的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实现粮食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帮助农民种出好粮食,卖出好价钱。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再过两个月,合作社刚签订合同的这1000多亩土地将全部种上玉米,一季产量少说也得120万斤,咱老百姓的饭碗一定会端得更稳。”冬小麦丰收在握,茹会已开始在心里盘算着玉米种植。
稳住“粮袋子”,要首先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稳住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在各项奖补政策支持下,粮食生产机械的轰鸣声,再次传遍大江南北。
在江西定南县岭北镇大屋村,“趴”在村口200多亩地田里的50万斤香芋陆续被订购一空,村民们开始腾“窝”种水稻,一边抢挖香芋一边抢抓时节育秧苗,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领头人”,返乡创业者李金明。“保障粮食安全,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要从‘土里刨食’到‘田里淘金’。”李金明说。
3月13日,李金明拿到了定南县委县政府关于种粮奖补的最新政策文件。“双季稻种植300亩以上的,早稻奖补200元每亩,晚稻奖补100元每亩;开荒复耕奖补200元每亩;100万元用于农技合作社、土地托管合作社奖补……”随着各类补贴、金融政策支持出台,李金明的种粮“版图扩张”想法又将成为现实。
农民的种粮信心无疑是市场信心的最好证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资深专家组专家指出,现在正值春耕时节。今春虽有疫情,但我国从南到北气候适宜,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南方早稻已大面积播种,北方小麦长势好于往年,夏粮丰收有基础,早稻有望保持稳定。若无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又将是一个全年丰收的好年景。该专家组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进行了反复比较和认真研判,一致认为,我国粮食供应充足,消费者超用量囤粮完全没有必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