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秋实染红铜草花
(湖北大冶有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冶炼厂 姜惠玲)
1957年7月1日,在美丽的长江之畔,在古矿遗址的故里,青铜文化的发祥地——黄石,作为国家最早投资建设的铜冶炼重点工程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破土动工了。在这片广袤的热土上,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千里迢迢,汇集于东方山下,人拉肩扛,拉开了大兴炉冶之幕。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他们在三楚大地上述说着几代冶炼人冶炼技艺的故事。
贫化炉篇
1960年4月6日,贫化炉迎来了点火的神圣时刻,当燃烧工点燃炉火,整个冶炼厂都沸腾起来。炉温缓缓上升,为了早日炼出第一炉冰铜,贫化炉人可谓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第一次加料、第一次放渣、第一次放铜……。
投产初期,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炉后放渣时常会听到轰隆轰隆的爆炸声,那是炉渣中含铜高了,尽管每吨炉渣的渣含铜在原有的基础上只上升0.1%,但却意味着每天有几十公斤的、每年就有几万公斤的铜量损失。聪颖的贫化炉人经过生产实践的不断探索,终于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操作经验。在1964年,创出渣含铜0.19%的记录。在以后的岁月里,贫化炉年矿产粗铜由2.5万吨逐渐提高到5万吨,每一次的尝试他们都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整整50年的风雨历程,贫化炉也即将完成她光荣的使命。但是,老一代冶炼人不怕苦,不怕累的辛勤付出,为冶炼建设发展夯实了根基,为冶炼精神的传、帮、带树立了榜样,如炉火一般生息不止!
诺兰达炉篇
1997年7月1日,引进自加拿大的先进设备——诺兰达炉落户于大冶有色冶炼厂,在这一天,诺兰达炉的圣火被点燃了,大冶有色人的梦想也跟着熊熊火焰一起绽放着希望。第二代冶炼人毅然接过了老一辈冶炼人手中的钢钎和铁锤,开始了不屈不挠的冶炼新征程。
当年10月1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举国同庆,不仅是因为新中国成立48周年的生日,更是所有有色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诺兰达炉在这一天投产成功。飞舞的火焰渲染了所有在场人的心,爆竹声声萦绕在耳边。诺兰达炉年产10万吨矿产粗铜的能力,标志着几代冶炼人的梦想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标志着大冶有色公司的生产经营步入了快车道。由于诺兰达炉采用富氧侧吹熔炼法,自动化程度相比贫化炉要先进很多,对于广大干部职工来说是个全新的摸索过程,生产伊始,投产后的诺兰达炉并不顺利,但是这一切没有难倒坚韧的诺兰达人。他们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上万个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终于在10月10日顺利产出第一包冰铜,其它各项生产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诺兰达炉历经多年的生产历程,为有色公司年工业总产值逾百亿元立下了汗马功劳。
奥斯麦特炉篇
2010年11月底,投资15个亿的奥斯麦特炉将在这片悠久的土地上点火诞生。奥斯麦特炉的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忘我工作着,承载着大冶有色的希望之炉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它不仅是大冶有色的铜冶炼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还是企业打造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的有力保障。将要建成的奥炉,主要引进澳大利亚奥斯麦特富氧顶吹熔炼工艺,取代现有的贫化炉技术,不但环保节能效果好,而且自动化水平高,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投产后,粗铜生产能力可提高到每年20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000吨,减少能源消耗50%以上,粗铜冶炼回收率达到98.07%,烟气制酸利用率达到96.67%,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优于行业准入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让有着53年厂龄的老企业大踏步的再上一个新台阶。
50多年的冶炼史,是几代有色冶炼人激情燃烧的见证史,是大冶有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发展史。大冶有色冶炼人收获着秋收的丰硕果实,经冶炼精神渲染的铜草花显得格外鲜红、美丽。
2010年,我们迎来了黄石市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暨建市60周年大庆活动,这既是我们所有黄石人的节日,也是大冶有色的节日。大冶有色作为湖北省重点骨干企业、黄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将会一如既往的为黄石的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共和国的明天再续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