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1|回复: 2

周维强:学林新语

发表于 2020-4-19 23:00: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光明日报 | 周维强  2020年04月17日08:58

◎郑鹤声是柳诒徵先生的弟子,郑的大学论文,柳先生批了四个字:“一时无两”。传为佳话。

◎钱理群说,王瑶先生讲过写论文,王先生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文章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编织毛衣”式的,只是平列的铺排:一点,两点,三点;一方面,又一方面,再一方面。很有条理,很全面,但看不出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篇文章是散的。另一种是“留声机”式的,有一根针,一个核心,一个“纲”,所有的观点都围绕它转,这就是所谓“纲举目张”,所谓“提纲挈领”。写论文最难,也是最要下功夫的,就是一定要找到能够把整篇文章拎起来的东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期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部,舒芜、周汝昌在一个办公室,向南的窗,两桌分列,舒西周东。隔壁办公室则是张友鸾与顾学颉,也是两桌分列,张东顾西。舒芜对周汝昌戏语道:这屋是“不作周方”,那屋是“东张西顾”。上句出典《西厢记》“不作周方,埋怨煞你个法聪和尚!”舒芜本姓方,故巧用“周方”一语。另一句即变用“东张西望”俗语而改一字,切合张、顾二姓。

◎1913年创立的“欧美同学会”在北京南河沿街口。会所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南士简要清通,北人渊综广博;下联是:江右宫商发越,河朔词义坚刚。近世书法篆刻名家杨天骥书。卞孝萱说,这副对联将南北知识分子和南北文化概括得很精当,放在“欧美同学会”前是非常贴切的。

◎1936年1月17日,陈垣先生在给陈述的信函里写道:“得兄来书,具见近来闻见日广,心胆更虚,所谓学然后知不足,必然之过程也,可贺可喜。惟愚见只要小心,胆不妨大。少年人应保存少年人气象,不必效老年人之多所顾忌也……”并赠以绝句一首:“师法相承各主张,谁非谁是费评量。岂因东塾讥东壁,遂信南强胜北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0 14:33:4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4:37:00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屈老师光临指导本帖。问好屈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