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0 15:41:56
|
查看全部
2、树立正确导向,强化科学思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树立了科技创新的正确导向,为推进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指明了方向。公共卫生科研攻关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强化科学思维,建立决策、咨询、执行、评价、监管等各环节职责清晰、协调衔接的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确保在出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先进技术和机制能够切实发挥作用。
以解决国家和人民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施科研评价评估体系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改革科技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强化科研攻关支撑和服务前方一线救治的部署,坚持临床研究和临床救治协同,让科研成果更多向临床一线倾斜”。集中力量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需求,需要配套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科研评价评估体系。科研主管部门和科研单位需要坚定改革决心,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制定相关意见措施,推动科研评价评估体系改革向纵深发展,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围绕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国家重大科研需求和布局开展有科学价值的基础研究和有实际效果的应用研究。
树立底线意识,全方位全周期确保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始终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因此,必须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从事前、事中、事后三方面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事前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和监控网络,确保疫苗安全并建立国家疫苗储备制度,加大前沿技术攻关和尖端人才培养力度,研究建立疫情蔓延进入紧急状态后的科研攻关等方面指挥、行动、保障体系,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事中应迅速启动应急行动指南,及时更新情报并采取动态举措,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为快速扭转疫情形势提供技术和舆论支撑;事后要总结经验教训,迭代更新应急管理体系、方法和技术,为有可能出现的常态化防控工作做好更周全的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