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满目亲朋似故乡,梦邪非梦梦何长。”故乡于写作者而言,永远是一脉富矿,一股清泉,温暖滋润着你,有待深入地采掘汲取。
我的故乡地处湖北东部,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受楚吴文化影响,这里文化底蕴深厚。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禅文化——样样精彩厚重。撇开文化元素,单从地理位置来看,黄梅也可圈可点,倚靠大别山,面临长江冲积平原,因此,黄梅多山,也富水,境内长江、龙感湖、太白湖水波潋滟,桅帆点点,诗意灵醒……
2019年初,为了写作散文集《梦里的歌谣》,我和朋友老鹰、王娅、桃子、木棉一行再次走进大别山深处的柳林乡。高山深谷,乱石堆叠,险象环生。给我们带路的是老朋友陈义杰,这个“山区通”号称有几箩筐故事,几天几夜讲不完。他给我们讲述了古驿道、农民起义军、赤卫队和大革命低谷时期鲜血染红的柳林河。说真的,这哪里是什么驿道,青山密林,灌木丛生,野兽出没,老陈讲述的青石台阶,古老的石寨、驿站怎么也无法与眼前的荒凉联系起来。它们早已无迹可寻,耳边唯有风吹树林,瑟瑟作响。不过,县志确凿记载着这条驿道,通往蕲春、罗田、英山。在久远的年代,商人带着庞大的队伍肩扛背驮,一路翻山越岭、不辞艰难地把南方的食盐和丝绸通过这条道路贩运到蕲春、英山、罗田,又把罗田、英山出产的土茯苓、板栗、茶叶收购回来,贩运到南方。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偏偏滋养了不屈的反抗精神。在望江岭,在扯旗尖顶峰,至今保留着完整的石城石寨。方方正正的巨石重达千斤,布满青苔。农民起义军曾用巨石在这里占山筑城,扼住商道咽喉,杀富济贫,令清军闻风丧胆。起义军头领名叫胡腾,江湖流传他生有一只翅膀,每次征战,只需用脚轻轻一踮,即能关山飞跃,百十里只消一瞬。
后来的一天,我们来到柳林乡塔畈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健华带着我们走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在鄂皖交界的凉亭,在沉寂已久的矿井,在千百年的古树下,在畈上屋空旷的坪地,在烈士闹革命的旧址,我们走走停停,那些久远的记忆在讲述中复活,生动起来。为什么沉寂偏远的柳林山区出现了那么多革命者,为什么在这个狭小山区年轻的革命者能够看淡生死,奋勇向前?
行走之间我终于想明白了,这是一方坚韧不屈的土地,它不止生长高山大河,盛产五谷鱼虾,也生长顽强而有思想的生命。生长在这方土地的人们追求自由无羁的生活,向往安宁美好,还渴望狂放的创造。
可在遥远的旧时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遭遇了不如意,四围有重重压力和禁锢,铁桶一般。他们挣扎抗争,寻求希望的突破口,然而终不可得。仿佛地底的岩浆压迫愈久,迸发愈烈。一旦受到进步思想的引领,这股力量便会山崩地裂。当时在汉口读书的进步学生回到柳林,在暗夜的深处点燃了革命火种,燃起冲天大火……
枯瘦的笔一旦得到故乡温暖情感的滋润,就不再迟滞,你看,《不老的土地》已然热情奔放,激情飞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