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0 19:05:54
|
查看全部
二、周作人集外文的情况
这就涉及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几乎所有的中国现代作家都有集外作品,而且许多集外作品并非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对研究和评估该作家的文学历程和文学成就往往至关重要,甚至可能改变既有的对该作家的文学史定位。因此,对集外文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是现代作家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因此,尽管编订方式各各不同,鲁迅、郭沫若、茅盾、徐志摩、沈从文、巴金、老舍、胡风等许多作家的全集中都有数量可观、不可或缺的集外卷或集外文部分。那么,周作人又岂能例外?搜集周作人集外文,其实也是为编订周作人全集或准全集进行必要的准备。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在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几乎与重印周作人自编文集同步。1987年1月,郑子瑜保存的周作人《知堂杂诗抄》(又名《老虎桥杂诗》)书稿经陈子善增补后由岳麓书社出版,书中“外编”部分就收入了不少周作人的集外旧体诗。紧接着,就有大规模的编订周作人集外文计划开始实施。
1988年1月,陈子善编的《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由岳麓书社推出,收入周作人1949年11月至1952年3月在上海《亦报》和《大报》上发表的专栏随笔共756篇。同年8月,陈子善编《知堂集外文·四九以后》也由岳麓书社出版,收入周作人1949年至1965年所作(《亦报》《大报》所载除外)各类文字186篇,附录4篇。两种集外文集均按发表时间先后编排。这样,周作人1949年以后直至去世的集外文就有了初步的结集,这也是周作人集外文编订计划的最初成果。
稍后,陈子善、鄢琨合编,1994年9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饭后随笔——周作人自选精品集》(上、下集)也值得一提。当年周作人曾以在《亦报》所开设的“饭后随笔”专栏名为书名编订了一份《饭后随笔》目录(1949年11月至1950年10月),本拟以此成集付梓,却未能如愿(参见陈子善:《饭后随笔》(代序),周作人:《饭后随笔——周作人自选精品集》上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页)。但这份目录手迹幸存,因此就以这份目录为依据,并补入1950年10月以后周作人在《亦报》《大报》发表的文字,成为一部新的周作人集外作品集。这是根据周作人生前自定的编排方式和顺序重新整理出版集外文的一项别致的尝试。
整整七年之后,周作人集外文编订计划的又一项成果,即陈子善、张铁荣合编的《周作人集外文》由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于1995年9月出版,共两集,上集收入周作人1904至1925年发表的各类集外文,下集收入周作人1926至1948年发表的各类集外文,仍均按发表时间先后编排。海南版《周作人集外文》与岳麓版《知堂集外文》两种形成上下衔接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系列,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至此终于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周作人集外文有了初具规模的首次呈现。
然而,周作人著述之丰厚,远非我们所能想象,遗珠之憾一直存在。所以,对周作人集外文的搜集和考订工作也决不会就此停步。进入新世纪之后,互联网和各种数据库的无远弗届,海内外中国作家各类手稿拍卖的日益频繁,以及海内外周作人研究者、爱好者更为用心的发掘,为新的周作人集外文的不断出现提供了一个以往完全无法与之比拟的显示平台。特别是随着止庵先生编订的《周作人自编集》和《周作人译文全集》(止庵编《周作人译文全集》共十一卷,2012年3月由世纪文景出版,为周作人作品出版史上译文部分首次较为完整的结集。2019年6月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十二卷)的相继问世,周作人作品新一轮更为全面的搜集和整理自然不能三缺一,周作人集外文重编工作的启动,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