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回复: 2

千年辽塔都快塌了,修缮工作为啥总在纸上打转

发表于 2020-4-21 08:21: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京报评论陈广江
有共识而无行动,是文保领域面临的普遍性困境。
28bc8b34be03bea360fc6122bc631564.png

▲资料图。

乍暖还寒,草木枯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塔破败而悲凉。

据新华社报道,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导致辽塔面临倒塌。媒体介入后,国家文物局已经致电当地,督办武安州白塔保护工作,争取今年启动修复项目。

有共识而无行动,是文保领域面临的普遍性困境。千年辽塔的遭遇就非常典型。这座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白塔,已千疮百孔、岌岌可危,若再不及时修缮,坍塌随时可以发生,这是当地民众与业内专家的共识。

修缮千年白塔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光维修方案就提交了三版,评审专家换了一茬又一茬,修缮行动就是不见推进,其中原因何在?

应承认,古塔的保护修缮特别是纠偏加固,是个难题,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遗憾。因此,白塔修缮方案慎重一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足以解释千年白塔维修方案7年“难产”的现象。如果照现在这种低效、拖沓的节奏走下去,白塔修缮方案或将永远陷入“纸上修缮”的死循环。  

除了有可能存在资金和技术问题,白塔维修方案“难产”的原因,与其说是专家换来换去、意见不一,不如说是当地没有树立保护文物的科学理念,没有做到“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是否有推卸责任、踢皮球的问题,也值得反思。

这点不乏例证:古塔的破坏因素,除风化、暴雨等自然因素外,还有盗掘、生产生活、不文明行为等人为因素。涉事千年白塔也存在被人为破坏的现象,当地村民称,白塔都破得要塌了,就是不见有关部门出手--“没人管,没人修”。

一边是千年白塔长期被人为破坏,一边是“没人管,没人修”,这显然并非正常景象。

进一步而言,除白塔自身存在倒塌风险外,周围民众、游客的人身安全也令人捏了一把汗。新华社记者现场调查显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随便进出白塔,既没有相关安全提示,也没有人管理。一旦发生坠砖、倒塌,后果或不堪设想。

可以说,让千年辽塔得到及时修缮,也是防患于未然、避免发生安全事故的必要举措。

武安州的这座千年白塔,在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最早、最具辽中期建塔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若就这么倒下,殊为可惜。放到长远的文化传承维度看,那样也难给后代人以交代。

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千年辽塔的修缮,不能再在纸上打转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08:21: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1 09:30: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