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油报 │ 作者: 记者 张敬霞
4月17日,于海涛在大庆石化公司办公楼接受了哈尔滨助老志愿者大庆支队的授旗仪式。至此,这位“潜伏”了41天的党员终于“暴露”了。
今年43岁的于海涛在检测信息技术中心通信业务代维站工作。2月初疫情开始时,有天早晨,他听见物业人员拿着喇叭在小区里大声喊道:“现在情况很危险,我们门岗紧急缺人,有没有人自愿参加。”
怕家人反对,于海涛瞒着家人悄悄报名了。第二天,他对妻子说单位临时有活儿,早早出了家门。经过专业的防控培训后,于海涛上岗了,负责看守围墙与门卫卡口,晚上就在小区四周巡逻,防止有人跳墙出入。
东北的2月依然寒冷,于海涛为了让其他志愿者多睡一会儿,主动承担了最早的7时至9时的轮岗,他每天早晨不到6时就起来把家里的饭菜做好,在单元过道里穿戴好防护装备出发。
几天后妻子发现了,非常支持他,还早早起来给他做饭。“要不是每天给学生上网课,我真想跟你一起去站夫妻志愿岗呢。”妻子说。有了妻子的支持,瞒着80多岁的老岳母就更容易一些。每到于海涛要出去站岗的时候,妻子就会说:“赶紧走吧,上班别迟到了。”半个多月后,老岳母还是发现了穿着红马甲执勤的女婿。老人家拍着他的肩膀说:“妈支持你,你站岗要多穿点别冻着,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于海涛每次出门前,老人家都要看着他穿戴好才放心。
“白天的时候,大家排队扫码很有序,但是天黑以后需要看紧点。”有一次天黑后,于海涛巡检中发现有两位老人正要跳墙,赶紧制止。“请你们赶紧下来,这么大岁数摔坏了怎么办?”了解到老人是因为住在这个小区的女儿刚生完小孩,白天进不来才想到这个办法,他立即带着两位老人来到值班室一起解决问题。
“谢谢你小伙子,我们以后再也不给门卫添乱了。”办完手续的老人感激地说。在疫情期间,于海涛共发现跳墙人员30多次,为小区居民测温1000多人次。
“潜伏”期间,他与另外一名军工志愿者小七还真正做了一回“侦探”。有一天,他们发现小区大门外有两辆外地牌号的车辆很可疑,晚上10时停车以后不进小区,早晨5时车又不见了。
“现在的公共场所已经全都关闭了,他们一定有问题。”于海涛对小七说。
顺着雪地上的脚印,他俩蹲守了3天,终于抓到了这两个人,送到龙凤公安分局后得知,他们两个原来是偷油贼。
疫情得到控制后,于海涛与其他志愿者把小区里所有单元门把手用酒精擦了一遍,又打扫了小区的公共卫生,还对小区的器械全部进行了消毒。不光自己做志愿者,于海涛把自己身边亲人们都动员起来做了志愿者,他的姐姐、姐夫,还有外甥女在疫情期间都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
“在单位,就看见他埋头苦干,他为社会做的这些,我们也是刚刚知道,这也是我们代维站很自豪的一件事情。”检测信息技术中心代维站党支部书记李宝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