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79|回复: 0

今评媒:盗用学生信息避税,不能草草了事

发表于 2020-4-26 11:17: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半月谈郭艳慧

受疫情影响,2020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外严峻。当前,各级政府正千方百计帮助应届生就业,但就业市场上却传来不和谐音。近日,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不少学生在个人所得税APP上发现自己存在工资纳税记录,令人惊诧的是,本人从未与“就职”公司有过接触,更未收到一分钱工资。时隔多天后校方发布声明,称有614名学生存在个人纳税记录异常,涉及83家企业,部分企业已主动澄清事实,大多数学生“被发工资”情形已撤销。

学生“被就业”的背后,是企业盗用学生个人信息进行避税操作。涉事企业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得学生信息的?除了避税企业之外,有无其他既得利益者?其中是否存在利益链条?盗用信息避税行为又应作何处置?这些都不能简单通过企业撤销工资记录、澄清事实就草草了事。

受到疫情形势影响,不少毕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一面是严峻就业环境下的艰难抉择,一面又莫名“被就业”,未来就业过程中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亦不得而知。事实上,西北工业大学的“被就业”现象并非个例,个税核算开通以来,河南、山东、重庆、安徽陆续也有学生曝出“被就业”现象,冒用学生信息者中间,甚至有学校的研究生老师。

冒用学生信息逃税避税是违法行为,不仅伤害了国家利益,也暴露了校园信息安全的软肋。一方面,学生缺乏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在网上随意登记、提供个人信息,为信息被盗用留出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冒用学生信息违法成本低且不易追责,也是类似案件屡禁不止的原因。

弥补学生信息安全漏洞,除了学生提升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之外,作为学生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校方也应当落实学生信息保护责任,预防并杜绝学校内的监守自盗。同时,此番个人在网络直接进行个人所得税核算也为治理冒用信息避税行为提供了契机,在打通申诉审查通道的同时,也要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惩罚力度,关上逃税避税的方便之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