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一、星火燎原
2
爷爷赵石柱的人生故事,赵志强还依稀记得:
那年冬季,从天京城出走的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率领数万人马来到了四川大渡河安顺场。清廷四川总督骆秉章大惊,急忙调集重兵堵截。石达开如果抢先过了大渡河,骆秉章就可能无可奈何望尘莫及。
昔日攻城略地能征善战的翼王石达开此时太自信了,根本没把骆秉章这个清朝总督放在眼里,况且,翼王的爱妃近日生了一个白胖胖的儿子,确实值得庆贺,于是太平军过大渡河的事情,暂且被搁置下来。正因为石达开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铸成大错。他忘了自己人马还处于险境之中,以及乐极生悲这条古训,相反,为了庆祝儿子出生九天(俗称“九早”),下令犒赏三军,人可离鞍,同时马能卸甲,全部就地休息三天。这三天宝贵时间,可是三十六个时辰,军情紧急刻不容缓,然而翼王石达开白白地浪费掉了。等待他的,却是灭顶之灾大祸临头。
骆秉章在那边可一直没有闲着,如此千载难逢的建功立业机会决不会轻易放过。他根据确切的情报,趁着石达开兴高采烈庆贺幼子九天生日之际,接连不断调兵遣将,从容布置,简直已把大渡河安顺场两岸包围得像一个铁桶那样,一颗苍蝇蚊子也难以飞过。龙旗猎猎,刀枪剑戟寒光闪闪,大渡河水滚滚流淌而去,昼夜不息……
“报告翼王,大事不好……”“啊,什么?”
酒后醒来的石达开,听罢亲兵的报告,惊出一身冷汗,忙着跑出大帐。望着大渡河安顺场两岸的清军铺天盖地人喊马叫,杀气腾腾,石达开后悔不迭,冥思苦想应该如何应对眼前危险的情况。尽管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他还没有乱掉方寸。
翼王石达开是一个英雄豪气之人,在十余年军旅生涯中未曾乱杀无辜,这些事情,许多以前投降过来的清军官兵都很清楚。仁义之人,常常以为对手可能也会仁义,翼王却没料到,骆秉章此时的内心深处恶毒残忍至极。对于石达开及其数万部属,骆秉章决计一网打尽一个不留。
平心而论,骆秉章与湖南的曾国藩一样,都是清王朝的一代忠臣良将,具有出类拔萃的军事政治才干,只是一个在湖南,一个在四川,各自率领人马镇压太平军。比起曾国藩深谋远虑的文韬,骆秉章只是稍逊一筹。
为了保全三军将士的生命,石达开毅然决定:自己单独赶赴敌营,用一人头颅换取三军将士活着。
这天中午,石达开在部将们面前交待完事情之后,昂首挺胸独自一人大步走向骆秉章的中军大营,当面说出愿以个人首级换取三军将士性命。骆秉章听罢先是大吃一惊,接着哈哈大笑,他猛地挥了一下右手,厉声命令亲兵们立即用绳索把石达开捆绑起来斩首示众。一代农民起义英雄石达开,顿时血溅清军大营……
声名显赫长江南北的太平军翼王石达开,被敌营刽子手砍下了那颗坚强的头颅。骆秉章号令清军四面八方一起动手,把大渡河安顺场的所有太平军将士统统杀光斩草除根。于是,那日从正午开始,大渡河边安顺场一带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一直杀到残阳如血天昏地暗……
傍晚来临之前,大渡河边战火硝烟基本散尽。太平军将士几乎全被杀死,清军得胜而归。夜幕落下,大渡河边的太平军尸体堆里有一个受伤的小士兵蠕动着并且呻吟着,原来是翼王的小勤务兵赵石柱,由于年仅十四岁个子不高,被清军当作小孩,没下重手,他的左腿挨了一刀,当场昏迷过去。夜间的凉风吹来,赵石柱醒过来了,他记起了早上翼王出发前的叮嘱:“小柱子,你如果能够侥幸逃出去,就要好好活着,将来娶妻生子传递香火,告慰九泉之下的爹娘……”
记得最初还是两年前的一天,在行军途中,翼王石达开收留了饿晕在江西会昌城外路旁的孤儿乞丐赵石柱,否则,赵石柱早已不在人间了。
借助夜幕掩护,赵石柱悄悄用河水洗去身上的血迹,忍着左腿伤痛一瘸一拐离开大渡河边,慢慢往江西方向走去。到了翌日天明,他走到了一座山边的村庄,因为身体非常饥渴,于是壮着胆子伸手去敲一个农户的大门。
闻声开门的是一对善良的老农民夫妇,赵石柱随着进了屋内怯怯地告以实情。两位老人听说了之后,关好大门,小声告诉赵石柱,官府正在搜索石达开的部属。接着,这两位善良的老人动手烧火做饭。赵石柱知道那里不是久留之地,吃完饭后就请求两位老人给他一点干粮和疗伤草药。两位老人都同意了,让他稍等。两位老人不便强留,给他一布袋炒米和一些疗伤草药。赵石柱弯腰作揖谢过两位老人,转身出门拖着残腿继续走往江西方向。他总相信,天地间一定有好人。
赵石柱本来就很聪明,加上在翼王石达开身边深受影响两年,为人处世比较机灵,一路之上多次化险为夷。饿肚子他不怕,可惜的是,左腿刀伤没有及时治愈留下残疾,好在威胁不了生命。他发扬行军精神,一直赶路不多停歇。
这样一路流浪乞讨,半年多后赵石柱回到了故乡江西会昌。县城他不能待,那很危险,弄得不好会被清朝官府捉住,所以只能选择待在离县城不远不近的梧桐村。这里青山绿水,很适合他生存下去,即使万一被清朝官府人员发觉,也容易躲藏起来。
也许是命中注定祸去福来,赵石柱得以长期平安生活在梧桐村,清朝末年人口迁徙频繁,管理上不严格,也是他幸免于难的缘故。在梧桐村住下来后,赵石柱平日多半时间帮人干活,自食其力,并且开垦荒地种菜换取零用钱。光阴如水,静静地流逝着,赵石柱由一个小孩子,逐渐长成了一个小伙子。三十岁时,赵石柱娶了一个外来渔民的女儿,在梧桐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结了婚的赵石柱,砍柴打渔都在行,身体稍显单薄的妻子也很勤劳,共同经营着小日子。过了一年,妻子生下了一个白白净净比较健康的儿子,赵石柱给他起名“平安”,那既是自己的心愿,也是翼王石达开的叮嘱。
毕竟是当过翼王石达开的勤务兵,赵石柱虽然左腿残疾但总存留着军人雄风,一息尚存,就要坚守那份信念。在儿子赵平安的身上,赵石柱没有寄予多大指望,因为儿子血性不够。幸运的是,心地善良的赵平安二十多岁时娶回了同样心地善良而且身体健壮的媳妇尹仙桂。尹仙桂是一个山中猎户的女儿,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八斤重的男孩赵志强。赵志强自幼聪明伶俐记忆过人,萌发了赵石柱蕴藏已久的希望之火。赵石柱常给已经学会说话的孙子赵志强讲述关于太平军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故事,随后送他去私塾认字读书,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孙子吃,以便让他长得强壮,因为身体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直到自己六十六岁那年一病不起的时候,赵石柱挣扎着再三叮嘱已满十二岁的孙子赵志强千万保重自己,将来长大后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有朝一日走到山村外面去为国家效力……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