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66|回复: 0

教师节,“谢师”与“收买”的边界究竟在哪儿呢?

发表于 2010-9-9 21:12: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在节日期间向老师表达感恩和谢意,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一些家长向老师送礼,带着另一种目的,让老师给孩子不同于一般孩子的照顾,这样,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谢意竟然变味成了“收买”?

  “为了老师能多照顾一下孩子,我觉得有必要送。”聊城市民陈女士的孩子10岁,她说,孩子比较调皮,平常难免会给老师添麻烦,教师节送礼也算个补救。如果孩子在课堂上能多得到一些提问或是参与活动的机会,对他自信心提高有好处。“别人家的孩子都送,自己的不送行吗?”

  一位收过家长礼物的老师对记者坦陈:“家长送礼,破坏了班里教育的公平性,因为收了礼,老师就有了私心,会对这个孩子有所侧重,有所关照。当然老师也不会毫无原则的关照,有了问题不会包庇他。”

  一位初中班主任说:“实际上,对于送礼,大部分老师还是比较排斥的。收了就相当于接受了家长的请托,心里挺别扭。有些家长认为老师收了礼,就和老师建立了私人关系,经常给老师提要求,还有的家长会不客气地找到老师‘你都收了我们的礼,孩子的学习为什么还是没有起色’?收了礼,就等于被家长挟制了,所以大部分老师并不愿收家长的礼。很多情况是老师把礼物退回去,家长再锲而不舍地送回来。”

  据了解,初中阶段送礼的家长有两类,一类是学习习惯或行为习惯不太好的学生家长,希望通过送礼,让老师给予孩子特别关照。第二类家长是想让孩子当班干部,或是在学校组织的活动里多给孩子露面、锻炼的机会。

  ■“谢师”就是要“贿师”?

  我国久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当年孔子设坛讲学,弟子以“束脩”敬之,自此以降,形成了众多丰富多彩的敬师传统。如浙江江山一带教师节这天,学生向教师敬送粽子、馒头,而教师则回赠纸扇,勉励学生早日成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马广海说,我国古代有五尊“天地君亲师”,老师和学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不能简单地和西方的师生关系类比。教师节学生给老师送点礼物表达心意符合传统习惯。

  那么,“谢师”与“收买”的边界究竟在哪儿呢?济南一位从教近20年的小学教师认为,边界实际上在于家长的动机。如果家长纯粹出于尊重老师、感谢老师的目的,那么这个礼物就是纯洁的;如果家长有所希求,那么这份礼物就是污浊的,是携带着私心的,甚至是“权力寻租”的筹码。另外,他也认为礼物本身的商品价值也应有所限制。

  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尊师传统如今受到了金钱的玷污,原来有着高尚初衷的教师节变味成一个庸俗的、互相攀比的送礼节,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悲哀。今年“两会”期间曾有政协委员建议将“教师节”改名为全民“教育节”或全民“知识节”。还有一些网民甚至提出取消教师节或是建议改期,因为把教师放在开学时期,学生刚进校,家长想孩子得到老师关照,不得不送。

  马广海认为,要界定“谢师”和“行贿”之间的尺度很难。当下把教师节变成“送礼节”与社会风气有关。近年来社会上通过经济利益买关系的事情变得常见,渗透到校园也影响到师生的纯洁关系。我们应该提倡全社会努力保护教师群体的纯洁性,真正对我们下一代的成长负责、对民族的未来负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