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回复: 3

痴迷创新的“硬核”劳模

发表于 2020-4-28 10:15: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齐鲁首席技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获得者、白庄煤矿采煤二区维修工崔立军

    崔立军是白庄煤矿采煤二区一名维修工,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全心投入采煤机电维修专业,逐步脱颖而出成长为技术骨干。2016年,“崔立军创新工作室”成立后,他瞄准机电专业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大打创新创效攻坚战,最终把工作室打造成为能源集团“金牌创新工作室”,与此同时,为矿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崔立军先后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齐鲁首席技师”富民兴鲁劳动奖章,被泰安市总工会授予“泰山工匠”“振兴泰安劳动奖章”,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授予“技能大师”,荣获山东能源集团“首席技师”“山能工匠”,肥矿集团“金牌员工”“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所在创新工作室被评为山东能源集团“金牌创新工作室”,成为肥矿集团新时期创新创效优秀典范。

攻坚克难打好源头创效“三大战役”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延长,机电设备配件投入大,吨煤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日益凸显,崔立军积极瞄准这一硬骨头,带领创新工作室在修旧利费方面迅速掀起“三大战役”。一是打响“综采配件”攻坚战。首先针对综采工作面损坏率高、价格昂贵的采煤机变频器开刀。在厂家技术数据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制定“8+4”战略,白天8小时对变频器几百个参数逐一查看、记录,晚上4小时“挑灯夜战”凑在一起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经过三个多月的反复钻研,最终啃下了硬骨头。他带领工作室团队修复变频器10余台,为矿创效100余万元。二是打赢“模块”攻坚战。组合开关小巧灵活、井下现场应用广泛,但是由于服务年限长,接触器模块损坏严重,购买一块高达10余万元。面对这一实际,工作室一班人兵分两路,一路潜心研究图纸熟知工作原理,一路对开关模块进行解剖式分割掌握电路构造,通过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制作出了集实验、拆解、维修为一体的整体实验台,实现了模块的自主维修。两年间修复模块32块,修复率达到90%,创效300多万元。三是打胜“通讯系统”攻坚战。井下通讯电缆和闭锁电话易损坏、维修费用高,崔立军团队主动请缨,研发攻关。通过“剥皮拆骨”发现,损坏的电缆多数都是插头内部断裂造成,于是对插头芯进行重新研究设计,发明的新插头不但不会断裂,而且还可以重复利用,矿井KTC101通讯系统实现了零投入,节约材料费120余万元。

潜心钻研“五项创新”实现减人提效保安

    崔立军积极响应新旧动能转换号召,通过“五项创新”实现科技减人提效保安。一是无人值守实现减人提效。带领工作室一班人经过1个月的加班延点,自主研发制作了-430水平大泵房的视频巡检系统,实现了在调度中心就可以控制视频头对每一台大泵进行巡视检查,节省购置费30万元,减少用工3人,每年节省人工成本20万元,成为集团公司第一个无人值守大泵房。同年5月,又为地面6KV配电所研发制作更为先进的全方位视频巡检机器人,真正实现了无人值守。二是变废为宝推动装备升级。针对矿井采煤机、综掘机机载瓦斯断电仪缺失、损坏较多的现状,利用淘汰的老式瓦斯探头,将单一的瓦斯传感器变成了集瓦斯监测、电路控制为一体的机载式断电仪,经现场试验,灵敏可靠,顺利通过国家一级质量标准化检查,节约成本8万元。三是屏蔽电缆修复带来高收益。屏蔽电缆漏电难查找,既影响生产,又易发生安全事故。为破解这一难题,工作室成员冒险采用高压瞬间放电法,成功研制出屏蔽电缆故障查询仪。经现场应用准确度达到100%。仅2018上半年,就修复电缆10根,处理事故6起。四是小发明消除大隐患。针对综掘机误启动容易伤人的情况,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通过利用热红外技术,成功制作了“综掘机机头进人断电报警装置”,达到了进人断电、报警的预期效果,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五是源头治理“跑冒滴漏”。工作室将厕所作为治理“跑冒滴漏”的突破口,研发了人体红外感应和红外对射为信号采集,定时器为主要控制的自动节水装置,有效解决了老式卫生间长流水的老大难问题。

传教帮带“四字教学法”培养高技能创新团队

    “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在技术传承方面,工作室通过“传教帮带”四字教学法保持全矿强劲的创新势头。“传”,把工作室作为传授技艺的平台,打破了矿八大创新工作室各自为战的界限,从电气原理到实际操作进行悉心教授,直至每名学员听的懂,看的明,学的会,做的好。“教”,工作室建立了常态化的“微课堂”机制,每月给区队维修工授课,通过工作室实物操作,井下现场解决问题,维修工队伍素质得到快速提升。“帮”,发挥工作室人员技术优势,工作室成员手机24小时待机,随叫随到,第一时间奔赴现场,用最短的时间帮助解决现场工作难题。“带”,组织各单位业务骨干与工作室人员“一对一”结对子。目前,工作室带出的徒弟在厂区、井下生产一线现场个个都是行家里手,不乏矿区技能大赛冠军。“以前,井下遇到什么技术难题都离不开崔立军。现在,哪里有困难,找他徒弟就行了,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白庄煤矿采煤二区区长丁新国高兴地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8 16:32:55 | 查看全部
痴迷创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8 16:33:04 | 查看全部
敬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8 16:33:18 | 查看全部
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