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9 15:12:10
|
查看全部
克服了危即是机,“风光”行业可以更风光
在吕芳看来,“十四五”时期是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窗口期,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增长空间仍然巨大,“企业不妨好好研究如何练好内功,更加从容地渡过难关。”
——抓住智慧能源机遇,开拓国内市场。
一台风机有约600个传感器!在数字化模型帮助下,远景智能风机能够快速感应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发电效率比普通风机提高15%—20%;不仅如此,基于智能物联操作系统的智能算法,还可以通过波形、趋势分析等进行智能诊断,减少故障停机带来的发电损失,让风机学会趋利避害。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软件创新,提高风电机组全生命周期的发电量,对于提升竞争力十分重要。”远景科技集团CEO张雷测算,相对初始投资而言,提升1%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千瓦降低约100元的造价。
不仅是风电,“光伏+5G通信”“光伏+建筑”“光伏+制氢”……依托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光伏与相关技术和产业融合拓展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生机勃勃。
——持续降本增效,提升行业竞争力。
4月18日,在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硅片分选机正在对硅片的外观、尺寸等指标进行分类,对电阻率、少子寿命等电性能方面的参数自动分档。面对硅片市场需求减弱的挑战,企业正加快产业技术革新。“我们依托自主创新填补国内空白的颗粒硅新工艺,量产后将使光伏上游材料端制造成本下降50%以上。”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介绍。
调查中,有专家提出,土地、税费、融资等非技术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空间,这方面有赖于相关政策支持。以融资成本为例,从全生命周期看,目前大多数风电发电企业的融资成本占度电成本的比例普遍达35%左右,仍然较高。“根据测算,利率下降1个百分点,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可以提高约2个百分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秘书长秦海岩说。
——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加强国产化替代。
“从中下游结合情况看,我们还没有形成高效联动。产业链各环节对市场环境波动认知不统一,容易造成脱节。”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咏梅建议,风电行业应该建立更对称的产业联动机制、协调发展。
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也可以成为国产化替代发展的契机。“疫情防控期间,虽然我们采取了技术升级、加快国产化替代等工作,但由于替换方案严谨性和验证周期的影响,工作推进不够快。建议有实力的上游企业抓住此次契机,与下游企业建立更加开放共享的研发生产平台,将此次挑战尽可能转化为促进国产替代化发展的机遇。”李咏梅说。
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近期光伏企业扩产的消息纷纷传来。在吕芳看来,新产能上来,一些老旧产能会被替代,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机遇和挑战总是并存的。这次疫情冲击以及即将到来的无补贴时代,也让‘风光’行业从‘温室’中走出来,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广阔的市场会等待那些坚持技术革新、能够快速适应变化的企业。”李咏梅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9日 18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