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支持这一成果输出模式的,是上科大面向全球的招聘体系和终身教职考评机制,以及高度专业的校内成果转化支持部门和投资平台。“校内支持部门可按照不同领域,对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路径选择的支持与引导,”印杰说。
从专注领域前沿创新的教师,到激发思维的教学模式,再到有效缩短成果转化路径的平台支持,上科大打造了原始创新驱动的产学研用投“闭环”。
“不但要培养出好学生,做出创新成果,还要将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印杰称。
为科创生态辐射“科学力量”
印杰指出,张江面向“科学之城”的发展实质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前5-10年建立了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设施、上海高等研究院等一批科学设施;第二步即是建立了研究型大学;有此基础之后,张江的发展恰好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合拍同行,成为打造创新策源地的重要承载区。
“上科大作为张江科创生态中的重要部分,首先输出了人才,这不仅指学生,还有青年教师、教授,”谈及研究型大学在生态中的重要角色,印杰说,“张江很多企业都会到学校来与教授聊天,听取建议,碰撞火花。”
此外,上科大举办的学术讲座、国际会议等通常都会吸引大量的科创企业前来参加。而更多的大型企业会关注研究型大学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并主导其与当前的前沿产业进行有效结合。“这会使创新成果的产业价值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转化为发展动能。”印杰说。
而上科大的科研设施与张江的大科学装置、大型企业的研发中心等共同构成了张江科创生态中层级完整的“公共平台”。
“人才、设施、成果、氛围,是研究型大学科学‘辐射力’的体现,”印杰说:“对于科技创新而言,物理空间上的聚集十分必要,任何一个地方的创新都与高科技人才的密度成正比。”
提及张江的未来发展,他充满信心:“未来五年这里还会有一批科学设施建成,再加上复旦、上海交大、上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几平方公里可能就会容纳几万名科学家和教授,张江的未来不可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