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65|回复: 0

装配火箭的“工匠”大师 ——记201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崔蕴

发表于 2020-4-29 20:55: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劳动者之歌

本报记者 李 艳

    崔蕴在业内被称为“拼命三郎”,因为他真的为航天拼过命,还是两次。第一次是为了我国首枚长二捆火箭发射,第二次是为了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前一次造成他肺部75%的面积被四氧化二氮侵蚀,后一次他在五十多岁时带病要求“为新型火箭再拼一次命”。但是,让同行们这么多年认可崔蕴为“领头羊”的,却远不止他的“拼”,更有他的“高”。他自己却觉得将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浇筑在一枚枚火箭和导弹中才对得起他心中的“航天梦”。

    崔蕴是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火箭总体装配工。这位总装车间内的“工匠”大师,学历并不高,但从北京火箭生产车间当装备工起步的他,凭借着勤奋好学,研习了铣工、车工、焊工、电工等多项技能,逐步掌握了各种火箭制造发射的知识。现在,崔蕴已经成为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弹箭体装配专业特级技师。

    高超技艺让他在屡次重大任务中立下大功。

    同事们说起崔蕴的“丰功伟绩”条目“有点太多了”,有几次让大家印象格外深刻。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三级箱体为共底蜂窝结构,需要对共底管路进行氦质谱检漏的工作,始终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是崔蕴反复研究试验后,采用了一个工艺气瓶,在工艺气瓶内将氦气、压缩空气混合均匀后,再充入共底,保证了检测点在氦检漏仪上显示的数据的真实准确性。他的这个“小”方法经数十发火箭的装配证明,相当成功。

    在航天系统,崔蕴另一个被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他在铱星发射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发射铱星的八发火箭靶场操作过程中,他一直担任星箭对接厂房,中美联合操作中方指挥,他自己编写了吊装、对接、测量和测试操作流程。此后,美方评价中国的对接操作技术是第一流的,用时也是最短的。

    从事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相关工作中,崔蕴发现经发动机加温后的储箱增压氦气温度远远高于铟丝密封圈的溶解温度,后经型号两总决定改变密封形式,重新研制密封圈,避免了一次在试验过程中密封圈失效,液氧泄露的灾难性事故。针对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火箭发动机,崔蕴又创造性的提出发动机垂直对接方案,避免了许多问题的发生。

    年轻的同事们,喜欢亲切地称崔蕴为崔师傅。他们说,这声师傅是为他工作三十年来,不断学习进步,不断推进的信息化、自动化、标准化进程,更是为他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始终坚持在生产一线中进行技术、技能的传、帮、带,培养出大批的青年骨干。(科技日报北京4月28日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