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国道104线福建省罗源县段内,一辆运载水泥管桩的货车失控,撞上路边民房,致9死8伤。
有声音指出,事发道路设计不合理。据罗源县交通运输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事发路段是一长下坡路段,“没有设置避险车道”。
长下坡路段往往比平坦路面的危险性高,且更易发生车毁人亡的重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在恰当位置设置紧急避险车道,既可以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其他车辆造成干扰,又可以让驶入避险车道上的失控车辆安全减速、平稳停车,减少伤亡及车辆损坏的程度,是确保连续长大下坡段行车安全的有效工程措施。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福建罗源“4·13”交通事故再次警醒各地,应尽快治理长下坡路段隐患。
一方面,要尽快排查辖区内的每一处长下坡路段,调查清楚还存在哪些事故隐患,还有哪些长下坡路段紧急避险车道应建未建,并弄清楚未建的原因和困难,完善相应的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逐一对相关路段提出整治建议,及时落实整改。明确属地、部门和单位企业的整改责任,拿出有效的整改方案,列出整改路线图、时间表,通过道路硬件改造和升级来化解交通风险,把交通安全设施建设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对因不及时整改危险路段,导致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责任。
此外,在新建、改建道路时,相关部门应尽最大可能减少长下坡路段。如难以避免,则要严格长下坡路段的规划设计、安全标准和硬件建设,并要求与之配套的紧急避险车道等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管理设施,与道路一同设计、施工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不得竣工通车。
安全问题,说到底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治理长下坡路段隐患,减少事故发生,还应全方位加强人们的安全防范教育,提高驾驶人员的应对能力。相关部门可以在长下坡、急转弯等路段设置警示牌,提醒驾驶人员检查车况,控制车速,做到心中有数,谨慎驾驶。
针对大型载重车、作业车、客车以及危化品运输车的驾驶人员,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做到安全意识教育和交通运输法规的考核常态化,警钟长鸣,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