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虽然目前各方对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前期总体看好,但由于市场竞争机制还不够健全,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关单位对全过程造价咨询的认识不够深刻等原因,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仍存在不少问题。
1
咨询企业准备不足,社会认同度偏低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管理体制存在行业、地区、部门垄断封锁的现象;造价咨询企业大部分实力薄弱,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尚,能够同时承担从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到勘察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全过程造价咨询的公司还比较少。
部分造价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还需加强。
尤其是技术、法律、管理、财务等方面知识匮乏和能力不足,导致对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明显滞后;全过程、全周期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具体实践经验少。往往造成造价咨询企业能提供的服务沿围狭窄。
我国造价咨询企业的咨询方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投标报价策略、招标前各项费用的校对、合同条件的选择、造价规划等具体技术和管理方法未能给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作用还没有被社会充分认识到,未取得政府和建设单位应给予的地位,在社会上的认同度较低。
2
咨询行业的规范性发展还需要支持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同监理业务相比缺乏政府部门强有力的指导。
全过程造价咨询行业仅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2009年5月20曰发布的《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且仅以协会标准的形式发布,还未能对行业步入规范性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目前全过程造价咨询提供的服务还处于以客户需求为目标和方向的阶段,部分建设单位对于“全过程造价咨询”的业务内容存在认识偏差,往往将“全过程”等同于“全方位”,将大量不在咨询企业服务范围内的工作交给驻场咨询人员,也造成咨询人员从业风险增加。另外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在实施过程中还缺乏一套最终实现效果评价体系,管理效果难以界定。
3
造价咨询行业的风险现状
目前造价咨询行业的外部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外部条件的变化对项目进展的影响、国家宏观政策及投资管理制度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如BIM技术)、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种风险有时是难以预料和评估的,如调整不及时,有些将危及企业生存。
4
咨询费用水平偏低
全过程造价咨询费在政府批复的初步设计概算中未单独列项,无法确保咨询业务经费来源,只能占用项目的建设单位管理费,造成建设单位顾虑较多。
首先是建设单位管理费收费标准出台时间较早,已经不能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亟待重新修订。
其次建设单位因自身业务需要难以从其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分割部分费用用于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所以往往导致咨询费用水平偏低,客观上不利于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良性发展。
5
技术经济指标收集自我重视不够
目前在国外,基本所有的造价咨询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经济指标数据库,并将其作为衡量执业水平的标准。
而在国内,对于技术经济指标的分析目前还仅停留在个人经验数据的积累阶段,造价咨询企业的项目经理还未意识到资料积累的重要性,仅按管理部门的要求对咨询报告进行归档。普遍没有意识到对已完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未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可以为今后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基础性资料,并提高投资控制水平。
6
委托关系对咨询结果的影响
目前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承担此项工作的造价咨询企业大部分是受项目建设单位委托。
由于部分政府投资项目的项目法人责任制还未真正建立,个别建设单位缺乏积极主动地控制造价的动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由于提升功能、提高标准、缩短工期等原因对造价咨询企业施加影响,甚至使其做出不合理的咨询结论。
个别建设单位将造价咨询企业当做履行手续、应付检查、转移风险的一种挡箭牌,这就与在政府投资项目中开展全过程造价咨询的目的背道而驰。
资讯|政策|干货|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