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生活中的感动故事
郑有清
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少感动,缺少的是发现。9月11日一大早,打开电视,我不小心就遭遇了两次感动,一次令人振奋,一次令人泪盈双眶。
感动之一,是安徽卫视“天天故事会”的《最“牛”乞丐蜕变记》,讲述的是湖北江门小伙子夏海波从一名乞丐蜕变为作家的不平凡经历。夏海波今年28岁,家境贫穷。被老师称为“清华预备兵”的他念高二时,不幸患上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左盆骨明显扭曲变形,左股骨萎缩,双腿膝关节无法弯曲,双手手指也已经变形。这场疾病击碎了他的大学梦,也使他终身残疾。在找工作未果,生活无着落的情况下,不愿向父母伸手的他,于2006年7月24日,在武汉街头以一名乞丐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白天乞讨,晚上写博客,乞讨时说英文、发名片,博客点击率最高达到7万多次,网友由此称他为“史上最牛乞丐”。
在有了近万元积蓄后,他毅然退出“丐帮”,潜心写作,并于2008年9月出版了以反映自己真实乞讨经历的第一本书《乞讨日记》。文中写道:“这是一种以尊严为代价换取的生活,是一种抵消人格的生存方式。‘最牛乞丐’让我诚惶诚恐、惴惴不安,因为再牛的乞丐也只是一个乞丐,也只是活在别人怜悯和同情中的动物。我被人打过、骂过、骗过,更失去了尊严、亲人和朋友,不过这样我因此更加坚强起来。”
后来,在街头卖书的过程中,他结识了许多朋友,并意外地收获了爱情。此外,他还应邀到多所高校去演讲,将自己励志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不能再这样活下去了,是人都可以自力更生,我也是人,我也能。”一位80后大学生感慨地说,“他的经历给了我鼓励,一个乞丐,一个身体不健全的人都能这样励志,我们作为一个身心都健全人更应该去奋斗。”
感动之二,是山东卫视“说事拉理”《无肠孩子的九天生命》。高振和,出生后一天都没有排便,并出现呕吐症状,被医生诊断为“多发性肠闭锁”。手术中发现他正常的小肠仅有15公分,还不到正常婴儿200公分的十分之一,且目前的医学条件无法更换。为此,上帝也只能无声地叹息。这时,是让孩子安静地离开,还是做些有意义的事,悲痛中的父亲高雄飞瞒着妻子姜桂云作了惊人的决定,要将孩子的眼角膜捐献出去。“我希望把眼角膜捐献给尽量年轻一点的人,这样,小振和的眼睛就可以多看几年。”
2010年1月18日17时20分,“无肠婴儿”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一小时后,长沙爱尔眼科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对孩子遗体三鞠躬后,成功摘取了孩子的眼角膜。小振和虽只在世上生活了9天,但他眼睛黑眼球的部分特别大,角膜的大小也几乎接近了成年人的水平。一名眼库工作人员忍不住感叹:“如果能够长大,这肯定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孩子。”随后,医院先后为湖北松滋一名左眼感染穿孔已危及眼球的21岁女孩周霞和湖南一名3岁女孩姜小乐进行了成功移植。“我会爱护好自己的眼睛,好好去感受和认知这个美丽的世界。”周霞说。
在冬季格外寒气逼人且阴冷的太平间里,高雄飞看到小振和躺在一个棕色的编织袋里。他抱起只穿着一套白色小花病号服的儿子说,“儿子,爸爸给你穿新衣服,乖乖的啊。”在给孩子穿好粉色的羊毛衫、橙黄色的棉衣、棉裤后,高雄飞转过头去,抽了抽鼻子,又给孩子的身边塞进去一个粉红色的奶瓶。这段父亲与儿子之间最后一面的辛酸画面,让人无不动容而泪下。
如今,小振和的骨灰也留在了长沙,因为,爱尔眼库所有的角膜捐赠者,都会被安葬在长沙市郊的凤凰山。那里风景优美,是长沙“风水最好的地方”。愿孩子在天堂能活得更快乐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