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6|回复: 0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讲出脱贫攻坚新气象

发表于 2020-5-3 19:54: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位于浑源县城西北30多公里处的西郭家庄村一派喜庆,村委大院彩旗招展、人声鼎沸,浑源县首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在驼峰乡西郭家庄村正式揭牌成立。当日的首场讲习中,讲习老师就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方面的内容与在场村民展开讨论交流,接地气的土语、鲜活的事例,让农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1
[align=justify]打造“精神加油站”
“这回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里听听课、学到了新知识,真不赖。”驼峰乡西郭家庄村78岁的老党员王恒,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听完讲课后高兴地说。
去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近日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一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浑源县围绕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整合财政扶贫资金3.32亿元,扶持发展中药材、规模养殖、小杂粮等特色农业产业32类,产业增收脱贫8925人;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3000人;教育、低保、临时救助等扶贫力度持续加大,全年有6000多名学生、4万余名城乡居民受益1.2亿元,通过一年的努力11300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
为全面调动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浑源县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与我同行”浑源扶贫故事朗诵会,在全县深入开展“立志脱贫·自强致富”主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三美”大赛,美厨娘大赛、青年鉴芪能手大赛、农民趣味运动会相继开展,同时在著名作曲家甘霖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浑源县“贫困山村合唱团”,这些活动为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今年,确立更大目标:确保37个贫困村退出序列、20300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为了实现这一既定目标,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让他们动起来,浑源县积极探索出一条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新路子,建立“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目前,全县已创建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20个,实现所有乡镇全覆盖。“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创建增强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有效发挥了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推动民富的作用。
脱贫攻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千难万难,最难的是贫困群众精神疲塌。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开办真及时,不仅给我们送来党的好政策,更让我们全村的老百姓明白不能等、靠、要,要自己奋斗过上幸福的生活。”站在吴城乡大洼村委“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牌子下的曹莲香有些激动地对记者说。说起曹莲香可以说是吴城乡的名人,她是“党的十九大精神农民宣讲队”队长,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开办她是举双手欢迎,因为她又有了新的宣传阵地,而且乡亲们只要有经验都能上台讲,讲的人、听的人都有收获,思想转变是最大的收获。
农民讲师脚踏泥土,朴实的话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讲习内容围绕群众身边鲜活的人、事、物,解读党的政策,宣讲农民发家致富经验,对农村群众思想行为进行有益引导。讲习所活动每月举行两期,全乡近千名农民参与其中,“学、讲、用”“比、赶、帮”蔚然成风。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要讲农民应该知道和想要知道的。”东方城乡荆庄村党支部书记安福说,“以前喊开会,一些群众不愿来。现在,只要听说是讲习所搞宣讲,大家都会互相转告。都说要来听听党委政府的新思想,看看有啥惠农新政策、脱贫新思路、致富新办法,咱们村的老百姓都把讲习所当成了精神加油站”。
“传递声音、提升素质、转变思想、增强本领”这是高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对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办意义的理解,“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高窑村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牌匾下写下的他们对群众的庄严承诺。
浑源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办好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书写脱贫攻坚大文章”的强音正在浑源大地回响。
2
[align=justify]架起“干群连心桥”

穆家庄村地处浑源县西南山区60公里处,境内有著名的穆桂英山风景区,区域内植被良好,风景秀丽,大山环绕,绿树成荫,古松参天,流水淙淙。从浑源县城去往官儿乡穆家庄村的道路上看到了少有的美景。全村在册人口387户,1071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3户,261人。

“我们村集体经济每年大约10万左右,主要来源是村集体的200亩土地和三个鱼塘。最近购置了四台石磨,准备建一个小型的小杂粮加工厂,预计建成后每天有500公斤的加工能力,原料都是我们当地农民自家生产的,当然也是绿色食品,这项收入也很可观。这些金点子都是我们在讲习所与全体村民共同研究出来的。”去年两委换届新上任的支部书记翟瑞说。
近年来,部分农民群众虽然生活富裕,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等现象时有发生。究其根源是沟通渠道不通,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政策理解、信任、支持不够,社会责任意识减弱,就容易滋生矛盾、造成误解,党和政府的积极作为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农民群众也“不支持、不领情”。
2018年5月7日浑源县首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在驼峰乡西郭家庄村揭牌成立后,裴张迁旺移民新村、王庄堡镇东庄村、永安镇西顺村等全县20家“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也相继成立。为了把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办出亮点、办出特色,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精神力量和文化支撑,让讲习所真正讲出干部群众的新精神新思路,激发干部群众的新动力、新作为,凝聚力量、干群连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广大干部群众需求,浑源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所讲内容包括党的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农业产业发展、卫生健康、民主法治、文明乡风等方方面面,达到了“讲思想,让群众干有方向;讲政策,让群众干有目标;讲思路,让群众干有让群众干有激情;讲方法,让群众干有效果”的“四讲四干”要求。同时,各乡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在扎扎实实、不折不扣的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按时组织开展“半月夜读学习”活动,为广大干部群众讲思想、讲政策、讲技术、讲道德,为干部群众共同学习、加强沟通搭建了平台。
浑源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的创建进一步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宽民心、聚民意、察民情,成为干群互动、搜集舆情、关注民生的大讲堂,同时也是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浑源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的效果显而易见。而通过这种新方式、新载体,搭建起的干群关系“连心桥”,不仅能够让村民之间的关系更和谐,还能够让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心更近、情更深、干事创业更有劲。


3
[align=justify]拓宽“群众致富路”

“乡亲们,今天晚上的‘半月夜读’学习活动大家准时来,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咱们村今年的收入有些啥,比如核桃挂果了、花肥厂的收益了、咱们今年的打算了,大家准时来!”这位吆喝的是全县小有名气的东庄村驻村第一书记高超。

东庄村位于王庄堡镇西北方,全村109户住户,249人,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村民的副业收入,人均纯收入水平在全镇处于较低水平,是王庄堡镇最贫困的村庄之一。2017年20亩核桃试验基地工程完工,新建了东庄传统编织布艺手工作坊和东庄化肥厂,实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东庄村2017年达到了整村脱贫预期目标,现有未脱贫人口全部达标脱贫;2018年实施了200亩核桃示范园区建设工程。
“2017年3月,我村创办了东庄传统编织布艺手工作,进行柳艺编织和布艺加工。现在作坊布艺车间已经正式运营生产,以手工鞋垫和‘十二生肖’布艺娃娃为主要产品,将来会投入恒山、悬空寺、古堡文化等一系列手工刺绣等。东庄花肥厂占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分为晾晒场、高温加工车间、配方车间、包装车间等,吸收了东庄村10户贫困户加入。
通过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学习,东庄村贫困户吴秀兰,充分认识到‘人帮’不如‘自富’,长远的增收更加重要,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县乡村各级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吴秀兰的丈夫刘进斌主动联系村委会和第一书记要求在自己的房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拓展更多的增收渠道,实现持续稳定增收,积极要求摘掉贫困帽。”说起东庄的发展,高书记打开了话匣子。东庄村的发展、贫困户的思想转变、脱贫攻坚的成效,都在高书记晒黑的笑脸上展现出来。
在精准扶贫的路上,随着浑源县“王庄堡镇东庄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挂牌成立,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高超,将带领全体村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赋予它新的内容,这是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向广大农户宣传十九大精神,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农户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浑源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试点工作正在开展,其中每月两次的“半月夜读”学习活动将整合全县12个部门、18个乡镇的优势资源,紧紧围绕农村发展,宣讲新时代农村和农民需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立下军令状,啃下硬骨头,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拓宽乡亲们早日走向致富的路。

编辑校对:王健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